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叶海燕 记者 刘付诗晨 袁城霖)“飞地产业”扶贫,也称“资产收益”扶贫,通过整合贫困村资源、资金、资产,在金口河区寻找最佳建设地点,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以保底收益的方式实现贫困群众“异地生财”,开辟贫困户与“飞地”专合组织互惠共赢的扶贫新路径。  8月,正是第一季食用菌收获季节,在乐山市金口河区大瓦山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大棚里,瓦山村村民刘君娥正忙着采菌子
| 分享: 2020-08-06
  (记者 袁城霖 刘付诗晨 黄大海)7月30日,记者走进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曙光村,只见宽阔的通村公路旁,小河环绕;典雅干净的民宿间,错落着一块块草地花园……如果不是村口显眼的“曙光村”三个大字,很难让人把这片花园式的小区和曾经的贫困村联系起来。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地处大渡河畔,交通便捷、民风淳朴,村里先后实施了小凉山综合扶贫新村建设、风貌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真正实现了从云端之巅到殷实之地
| 分享: 2020-08-06
    (记者 钟帆)张育贤——中国科协农技协生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巴中市政协常委、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家。  “政策讲清楚就可以开干!”8月2日下午,一场坝坝会在通江县广纳镇金堂村村委会举行,张育贤和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依次给贫困户解读“五方联动”产业扶贫政策。  11年前,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北大经济学
| 分享: 2020-08-06
    全省最先启动搬迁的“悬崖村”之一,乐山市金口河区胜利村发展种植养殖和旅游业脱贫奔康  (记者 王怀 黄大海 袁城霖)以前住处有多高?“现在看不到,就是那块被云遮住的地方。”余光清指着村子边上几乎直立的悬崖说。  7月29日下午,在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村民余光清在家门口和邻居摆龙门阵。他家门口,立着一块两人多高的“云端遗民”雕塑。  胜利村是全省最先启动搬迁的“悬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英平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近日,笔者走进泸州市纳溪区安富街道三江村的启玉葡萄园。葡萄园里青石板便道纵横其间,不少品种已开始成熟上市。正在帮助游客采摘葡萄的葡萄园主人胡朝贵高兴地说:“葡萄这两年都是在园里就卖完,与我采用钢架大棚栽培和有机种植分不开。”  葡萄采用露天栽培的方式,品质和产量有限,管理较粗放,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一般。特别是在葡萄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 文/图  “葡萄采后至落叶期既是叶片光合作用的高峰期,也是葡萄根系生长的高峰期。采后葡萄新梢成熟得越好,植株冬前的抗冻锻炼就越充分,抗寒能力也就越强。”8月1日,在仪陇武棚乡金堂湾村葡萄种植基地,基地技术人员正在给村民讲解葡萄采后管理技巧。技术人员为村民讲解管理技术。    施肥,促进树势恢复  在挂果期,因满足葡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黎明 朱映江  7月29日,笔者走进广元市昭化区红岩镇华峰村土鸡养殖基地,只见成群结队的小鸡正在林间撒欢。吞口坝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成国正忙着为养殖户杨怀斌答疑解惑。今年7月,2020年度四川省“优秀职业农民”名单出炉,李成国成为昭化区唯一一位入选农民。  2015年,华峰村村民杨怀斌返乡创业,前期投入10余万元,建起了4个土鸡养殖大棚。创业前期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光富 苏兴珂 文/图  8月初,火辣辣的阳光照射在海拔1800多米的汶川县灞州镇周达村高山上,苍翠欲滴的山林中传来除草机的阵阵轰鸣声。贫困户穆顺军夫妇正头顶烈日,在阶梯状的李子林中除草。穆顺军身背除草机,随着除草机叶片的高速旋转,杂草一片片倒下。妻子赵余美则将杂草收拢,堆放到田地边上……两人满脸通红,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流。  “这是今年第三次除草了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文/图  复原乡村诗意旧景,再现昔日生活场景——近日,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石羊村农家壁画工程完工,古色古香的水墨画、家风警言“上墙”,不仅为乡村美了“面子”,更让厚重的人文底蕴充盈了乡村“里子”。  石羊村得名于旧时村内一座寺庙——石羊寺,与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农科村是“邻居”,同是成都的“明星村”。8月1日,记者走进石羊村,淅淅沥沥的小雨后空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贾明高  使命,在脱贫中彰显力量;号角,在攻坚时更加嘹亮。盛夏的子昂故里,天高云淡,草木葱茏,广袤的田野上瓜果飘香,万物丰茂,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射洪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通过七年持续奋斗,描绘出一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壮美历史画卷:成功实现80个贫困村退出、4.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文/图  盛夏时节,走进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田园美景呈现眼前:道路两旁鲜花绽放、白净墙体彩画绘就、庭院花草美不胜收、景观花园特色各异……  该镇党委书记何向东欣喜地感慨,正是党群集中活动载体的创新和拓展,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才带来了这样优美的宜居环境。新绘制的墙体画。    创建美好环境人人都来参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朱小根 曾西莲 文/图  最近,洪雅县柳江镇各村(社区)的群众热衷于一件事情——坐着小板凳摆“龙门阵”。茶余饭后闲话家常,邻里间的关系、同村的情谊都是“摆出来的”。  村级建制调整后,柳江镇花溪社区党支部为了快速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率先购置了100张小板凳,专门用于群众和干部摆“龙门阵”,乡亲们亲切地称它为“流动板凳会”。柳江镇举行防灾减灾板凳会。&n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朱梦蝶  7月27日,记者走进简阳市平泉镇荷桥村,一大片荷塘映入眼帘,朵朵荷花点缀其中,让人感受到酷暑中的清凉,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  荷桥村,是2014年省定贫困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2017年底,该村实现“户脱贫、村摘帽”。2019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益50.7万元,同比增长3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494元,同比增长20.2%
| 分享: 2020-08-06
    4名岗位科学家+80人产业链团队,13年专注一件事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阚莹莹    “1000亩玉米的秸秆,销往遂宁等地的奶牛场用作青贮饲料,亩产值能达到1000元。”8月4日,在南充市嘉陵区举办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玉米体系)川东北丘陵区玉米竞争力提升行动现场会上,玉米种植户、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建华说
| 分享: 2020-08-06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 王优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将长江流域退捕渔民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免费培训范围。资料图片  通知指出,按照“应培尽培,应补尽补”的原则和退捕渔民的培训需求,至少提供1次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给予生活费补贴(含交通费)。  通知强调,要分
| 分享: 2020-08-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简润佳 记者 罗敏    盛夏时节,在位于成都新津区兴义镇的中国天府农博园内,一片1212亩的大田创意景观成为乡村旅游新宠。8月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片大田分为鲜花、旱稻、水稻、蔬菜四个区域。水稻区一景。 天府农博园供图  “这片大田农业种植项目从5月开始建设,目前田间所有的配套建设以及作物种植都已完成。”负责该项目的四川天府农博园
| 分享: 2020-08-06
    绵竹一农机专合社在归还贷款后,可享受贴息额17600元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记者8月5日从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获悉,绵竹市日前成功办理了一起农机购置贷款贴息。这是我省开展农机购置贷款贴息试点以来,办成的首笔贷款贴息。  据介绍,绵竹市瑞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向邮政储蓄银行贷款100万元用于添置农业机械,现已
| 分享: 2020-08-06
    (记者 张艳玲)记者日前了解到,四川计划用3-5年时间,以乡镇为基本单位,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超500万亩,通过稻渔综合种养产出的水产品达到50万吨。资料图片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约有3000万亩水稻面积,其中冬水田面积600万亩以上,开发潜力巨大。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是破解种粮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重要举措。目前,
| 分享: 2020-08-05
(何永美 仁青措 记者 庄媛 文/图)为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壤塘县投资5.4亿元,实施国道227公路改建工程项目105公里,建设公路桥梁3座,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交通保障。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正对部分绿化工程进行施工,预计8月底将全面收官。改建后的国道227公路行走在国道227壤塘境内的公路上,阳光穿过白云,把水泥路面照射得亮白亮白的,与四周青山形成鲜
| 分享: 2020-08-05
(胡姜伟 记者 杨波)屏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省种植茵红李面积最大的县。作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的茵红李是广大果农增收脱贫的主要收入来源,全县种植茵红李面积达12万亩,涉及农户2.5万户,其中贫困户就有4500户。近年来,为了发展茵红李产业,屏山县连续打出组合拳,实现了2年增收4.5亿元的好成绩,把“小果子”做成了“大市场”。茵红李战疫情 拓市场  提前布局谋发展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分享: 2020-08-0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