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人之 蒋秀梅 特约通讯员 蒋兵 文/图 8月9日清晨,荣县从南到北的百里水稻长廊里,收割机已经在“撒欢”,镰刀已经在“跳舞”,运送稻子的人和车已经在田边穿梭。 “12个人坐4个车,目标李家嘴村23组宋春华的稻田,毛支书带路,出发!”清晨6点20分,度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海军招呼一群姑娘、小伙子手持割谷子的砂刀,头戴草帽,下乡帮助缺劳户打谷子去了。水稻抢收现场,荣县党员突击队的红马甲特别醒目。 身着党员突击队红马甲的刘海军与一小伙子双脚陷入稻田齐膝的泥土里,站在柴油脱粒机与一堆稻穗前,一伸一弯重复着脱粒稻穗的动作,额头和脸颊豆大的汗珠,不停滑落在稻田里,不到10分钟,红马甲也被汗水湿透。 “这是要蓄留再生稻的,稻桩要留出水面20厘米以上。”“右手握砂刀,左手握稻穗,用巧力一下子就把它割断了!”助收现场,第一次下田割水稻的度佳镇党建办工作人员潘雅丽、刘童在李家嘴村党支部副书记毛军龙手把手的指导后,立刻进入状态干得热火朝天。 毛军龙双手抓住扎紧的编制口袋,用力来了一个向上抛,重约40公斤的湿稻子便落在肩上。他踉跄两步稳住了,然后扛起稻子一步一步向田边走去,汗水和脚印留在田埂上。 “度佳镇组织了9支近80人的党员干部助收队,已经帮助缺劳农户抢收了玉米约200亩,抢收了水稻50多亩,预计能帮助抢收水稻300亩。”该镇负责人介绍。 在新桥镇麻柳场村4组李凤均的水稻田里,两个身穿党员突击队红马甲的幺妹,正手脚麻利地捧起一把又一把的稻穗,不停地往柴油脱粒机“大嘴巴”里塞,“哽”得脱粒机“喉咙”不时发出沙哑声,但姑娘似乎一点没有给它喘息的机会,被粉碎后的稻穗叶片飞落在姑娘们的头上。 打谷子的两位幺妹,是新桥镇党建办27岁的任佳慧和24岁的李义。“第一次体验打谷子,虽然很辛苦,但体验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意义,我会更加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任佳慧说。 “当前正值秋收时节,镇党委组织了近100人助收队,目前正活跃在全镇各村组,帮助外出务工家里缺劳的农户抢收,通过前期摸底,预计助收面积近400亩。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助收,不仅要让青年党员干部帮农民、干农活、知农事,还要让青年党员干部懂得粮食的珍贵。”新桥镇党委负责人说。 党员干部下田抢收的情景,当日也在双石镇石塔村6组缺劳农户曾永发的稻田里上演着。在副镇长蒋思勇的带队下,通过20名镇村党员干部、荣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员的共同努力,两小时前还站立在田里的约6亩水稻,全部变成一颗颗稻子送到了曾永发的晒坝里。“这么早、这么热的天气,你们还来帮我打谷子,太感谢了!”曾永发感激地说。 除了党员下田助收,还有荣县农业农村局党员科技特派团专家们顶酷暑到田间,指导再生稻蓄留。“今年,全县蓄留再生稻30多万亩,示范区施肥早已完成,现在指导农户留桩20到40厘米,保证发芽率。” 新桥、度佳、双石三个镇的党员干部助收现场,仅是荣县21个镇街“千名青年党员干部助力秋收”的缩影。“他们在用行动,践行县委、县政府年初向全县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发出的助收号召,通过‘千名青年党员干部助收’行动,预计助农收获水稻5000余亩,坚决做到全县37万多亩水稻颗粒归仓!”荣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