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玉米丰收好时节,遍地金黄粮满仓。近日,龙潭镇道澄村玉米进入收获期,由自贡市统计局调查队组成的专家团队,抵达道澄村,开展玉米实割实测工作,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准确的产量数据支持。 “都说今年光照、雨水适中,玉米喜获丰收,产量究竟多少?需要实割实测来检验才知道。”市调查队专家在现场说道。测产现场市调查队专家们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运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和技术手段,对玉米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实割实测,最终测出抽样玉米地的平均亩产达到了670公斤,这一数字远高于往年平均水平。专家对此表示高度赞扬,道澄村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还有助于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村民陈忠柄得知自己的玉米地收成喜人,高兴地说:“今年我自己家种植的1亩玉米,产量非常好。种植的玉米主要是用来饲养自家的鸡,玉米丰收了,一年养的鸡收入都要多几千。” 龙潭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玉米全部收获之后,大豆也将于9月逐渐成熟,到了年底,当地便进入了油菜的播种阶段,这样的土地轮作种植模式,不仅实现了“一田多种”,还有助于农作物高产稳产,促使一田多种收益最大化。下一步,贡井区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出更大贡献。(供稿:贡井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23
近日,随着自贡市中稻的丰收,沿滩区富全镇也迎来了稻谷的喜人收获。作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富全镇通过科学规划和不懈努力,正全力打造优质大米生产加工基地,进一步擦亮富全大米的金字招牌。去年以来,富全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科学规划了万亩优质稻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引入绿色种植防控技术、完善灌溉基础设施等,高标准打造了3000多亩优质贡米生产基地。这一举措不仅大大提升了大米的品质,还保障了生产的绿色、环保,为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机收稻谷在富全镇的蒲余村,300多亩黑油沙地优质大米种植核心区更是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种植的品香优秱珍、川香优198、德优4103等优质稻谷,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村民李元明表示,他家在6亩多黑油沙地里种植的稻谷质优价好,供不应求,每斤稻谷的市场价比一般稻谷高出三四角钱。为了进一步提升富全大米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富全镇还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依托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该镇去年投入120多万元新建了大米加工厂,并购买了旋耕机、收割机和无人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同时,还成立了蒲余村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服务。富全镇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唐海荣表示,该镇每年水稻种植面积都达到1万亩以上,富全大米是当地的金字招牌。为了擦亮这块招牌,富全镇整合了涉农资金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并引进了丰大种业公司进行优质品种的推广。从稻谷种植到加工销售,富全镇都形成了闭环监管体系,确保了大米的品质和安全。目前,富全镇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富全镇将继续深耕‘粮油+’发展战略,强化合作共谋发展,为农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唐海荣表示,该镇还将探索更多渠道和细节延伸,把富全大米的招牌擦得更亮、更透。(供稿:沿滩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23
8月20日,自贡荣县赖河坝粮油(稻渔)现代农业园区1.56万亩水稻开镰,水稻收割机引擎轰鸣,所到之处,颗粒归仓。广袤的赖河坝上,微风轻拂,稻穗摇曳,发出沙沙低语,仿佛是大地对丰收的低吟浅唱。在收割现场,水稻收割机穿梭于稻浪之间,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绘就成一幅稻田丰景。“现在利用收割机采收,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收割水稻40至50亩,节省了不少时间和人力。”观山镇满仓园家庭农场负责人郭长春说,他流转的1000余亩经过宜机化改造的稻田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预计本月底完成水稻收割。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稻为主,稻菜(药)轮作,稻渔共生”是荣县赖河坝粮油(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的最大特色。作为全市“高产粮仓”之一,园区建成高标准农田1.94万亩,占园区耕地面积的82.9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6%。多元化的特色农业发展,得益于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据了解,今年园区正在冲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配套实施土地整理,完善排灌设施、道路系统,扩面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生产设施,多种粮、种好粮的基础更加扎实。(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23
整治乡村垃圾问题是打造绿色环保乡村居住环境的必要点。乡村垃圾问题主要表现在垃圾桶易爆满、损坏以及垃圾转运存在困难等问题。镇综合行政执法办通过常态化开展乡村垃圾巡查,企政协作等方式“因病开药”。8月19日,大安区回龙镇综合执法办工作人员巡查古井、狮子、大丰等村,检查垃圾桶是否饱满、损坏;联系垃圾转运公司,协助商户解决门前垃圾转运难题。充分体现执法办在整治乡村垃圾问题上做好“苦功夫”,当好“沟通桥”,及时有效解决乡村垃圾处理,转运难题。垃圾整治长效有力让乡村向美而行。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执法人员技能,打造高效率,高能力的执法队伍,对乡村垃圾要下一剂“猛药”,打一次“强针”,为建设山清水秀乡村环境贡献力量。(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23
(石娜娜  刘瑞 记者 陈家明 文/图)近日,记者走进富顺县李桥镇腰塘村川佛手产业园基地,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成片的“黄金果”长势喜人,挂满枝头,一幅丰收喜悦的新画卷正在腰塘村徐徐展开。果农正在烘干佛手柑当天,果农们穿梭在林间,忙碌于采摘成熟的佛手柑,将摘好装筐的佛手柑,运送到基地的加工车间,经过清洗、切割、烘干等工序,制成佛手柑片。 “佛手采摘期长达4个月,加上平时的除草、打药、修枝等日常管理,让大家都能找到活做,有一份收入。” 采摘佛手柑的王阿姨笑着说。果农采摘佛手柑据了解,为解决土地撂荒问题,2019年腰塘村“两委”研究决定,引进川佛手中药材种植,最终实现“以产带富、以产治村、以产安民”的目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腰塘村川佛手种植规模达到1300亩,年产量500万斤,年收入预计达1000万元,为当地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00余个,解决了部分在家村民的就业问题。下一步,腰塘村将继续挖掘佛手柑的其他价值,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打造“佛手+”系列产品,真正让纤纤佛手“抓”出乡村振兴好“钱”景”。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8-23
(孔云 记者 陈家明 文/图)仲夏时节,四野遍绿。近日,记者走进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王家村的花生种植基地看到,间作的玉米、花生舒展着翠绿的枝叶,玉米叶下一株株花生整齐排列,两种作物间隔种植,错落有致。玉米套种花生“今年,在自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和区农业农村局指导下,我们利用50亩地开展玉米套种花生试验,采取了1+1和2+1两种套种模式,即一行花生套种一行玉米和两行花生套种一行玉米,让花生不减产的同时,能多收一季玉米。”当天,在花生种植基地的田埂边,贡井区安捷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长明仔细查看玉米长势。玉米套种花生据彭长明介绍,套种模式既可满足花生生长,又不影响玉米生长,实现互利共赢、增产增收。“根据我们今年的试验来看,一行花生套种一行玉米,除去花生的常规收益,玉米种植投入每亩约100元,按目前市场价计算每亩产值可达到700元。”彭长明说。“此模式经验证后可适度推广,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区耕地紧张的问题。”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模式一经推广,可依托贡井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契机,聚焦产业发展弱势环节,实现稳粮增收,并且可以作为全面推行“秋冬马铃薯+花生”一地多熟模式实现粮油亩产近万斤、农民收入过万元的有力支撑,推进全区现代农业科技和智慧应用“双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8-22
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人之 特约通讯员 蒋兵  8月14日,笔者从荣县科经局获悉,由清华大学主办、荣县承办的“第十届茶境与国际陶瓷艺术教育交流活动暨中国荣县2024国际陶茶文化艺术活动周”,将于8月26日至9月1日在荣县举办。届时,日本、韩国等国外嘉宾将受邀参加活动。  据悉,本次交流活动将在荣县大佛寺、荣县土陶创意园设两个主会场。在荣县大佛寺设置中、日、韩三大茶道展演馆,并于开幕式当日邀请三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和团队进行现场表演;在荣县土陶创意园一二楼,设置了上万余件的荣县土陶产品展示区。  荣县目前有优质茶园21.15万亩,茶叶加工企业45家,年产干茶2.86万吨,2021年“荣县花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5月荣县被评为“中国花茶之乡”。荣县境内有丰富的陶泥原料黏土、高岭土,储量达 12.7 亿吨,目前有制陶企业34家,年产土陶产品1000多万件。荣县的陶、茶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为了让国际国内嘉宾了解荣县茶陶产业,活动期间将组织嘉宾到茶陶代表企业之一的春兰茶业川南茶产业生产研发一体化基地、荣县双龙陶业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实地参观考察。  荣县科经局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本次国际茶道交流活动的东道主,中国馆特邀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蒙山派茶文化传承人现任掌门成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淡榆、《茶源地理》系列丛书主编《正念饮茶》首创者吴垠4位嘉宾,为现场观众带来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中华茶道表演,展现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艺术周期间,活动将举办国际陶艺茶境展览、国际陶艺学术报告和国际茶道文化研讨会,共话陶茶文化的历史与未来。参与者也可品尝荣县花茶、观赏陶茶展销,深入体验荣县陶茶文化。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8-22
(兰艳 记者 陈家明)近日,自贡市自流井区仲权镇建设村乡贤会举行2024年慰问大学生座谈会,对该村今年高考被录取的本科及以上(含硕士、博士研究生)的9位大学生表示祝贺,并为其发放助学慰问金。助学慰问金发放现场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家住建设村11组,今年被保送到西南大学体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陈斯佳,现场分享了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经验,希望用亲身经历来帮助学弟学妹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规划。在场的大学生纷纷发表感言,决心努力学习、踔厉奋发,待学成归来回报家乡、贡献社会,不辜负父老乡亲们的关爱。据乡贤会会长陈光金介绍,2016年10月,建设村乡贤会正式成立。多年来,他们凝聚乡贤力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为村经济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乡贤们自筹资金,主动参与困难群众慰问、村设施修建等公益事项,帮助村里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明丛勇表示,村乡贤会金秋助学慰问活动自2017年起至今已持续8年,捐助大学生共32名,其中含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1人,累计捐赠助学慰问金2万余元。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8-21
8月15日,在2024全国生态日暨生态食材美食区域公用品牌发展大会上,荣县人民政府被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授予了“中国生态茶叶(食材)示范县”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荣县金色荣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贡市春兰茶叶有限公司、四川茶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授予中国生态食材产品称号。据悉,荣县范围拥有耕地面积105万亩,拥有100万亩优质粮油和100万亩果、蔬、茶、油茶等特色产业,是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是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油茶百强县、中国花茶之乡、省茶业十强县、“川南优质早茶区”,所产名茶有“上市时间早、采摘质量好、销售价格高”的特点,现有茶园面积20.82万亩,年产量2.47万吨,现有茶叶加工企业4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茶叶机采率达77.97%,年初加工能力3万吨,年精加工能力6万吨;茶叶加工总量4.47万吨,出口绿茶等2.4万吨,占全省出口茶总量的35%以上,居全省前列,产值37.1亿元。在2023年全省国际茶博会上,荣县获评“中国特色魅力茶乡”,春兰雀舌荣获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第二批)。近年来,荣县围绕“1+4”主导产业(100万亩优质粮油、30万亩蔬菜、30万亩水果、40万亩茶及油茶),以建设成渝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为目标,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内挖潜力做优存量,外引资源扩大增量,激活农业农村发展全要素,不断提升全县特色农产品品质与品牌效益。(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20
(刘英 记者 陈家明 文/图)近日,自贡市沿滩区永安镇云龙村的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随着收割机轰鸣作业,金灿灿的稻穗被迅速割下、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编织袋里装满了沉甸甸的稻谷,农户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水稻收割机正在作业“这几天太阳‘火辣辣’的,正是收谷子的好时候,也多亏了这现代化的收割机,帮我们省了大力气!”看着收割机里的谷粒簌簌落下,云龙村村民刘群笑得开怀。据永安镇农业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全镇水稻种植面积1.9万亩,预计产量在1.2万吨左右。同时,预计将有1.3万亩水稻实现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率提升至68%,不仅极大提高了收割效率,还能保证稻草的均匀性和完整性。“永安镇还与宜宾驰燕商贸等企业合作,对稻草进行回收二次利用,这不仅为种植户增加了收入,也从源头化解秸秆焚烧的风险。剩余的稻草则通过综合利用,粉碎还田,实现循环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该负责人表示。水稻收割机正在作业据了解,近年来,永安镇积极推广“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建设水稻制种基地,以水稻产业为主导,创新集成并推广稻虾、稻鱼、稻蛙和稻蟹等四大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发展了水稻稻渔综合种养示范1000亩,带动4个村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000余亩,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渔、粮渔双赢”的良好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8-20
(李旭 记者 陈家明 文/图)乡村振兴,人才先行。高层次人才是乡村人才引流的关键,自富顺县“一村一名博士”计划实施以来,代寺镇借助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通过柔性引才方式,积极引进高校“最强大脑”下沉一线,助力乡村振兴。8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在代寺镇李子村看到,四川轻化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魏丕伟正带领着两名助手,顶着烈日,边采集、边记录,忙碌在试验田里。四川轻化工大学副教授魏丕伟正和助手们在试验田里忙碌据了解,由四川轻化工大学博士工作站发起的“川南稻粱产业科创中心”于2021年9月在代寺镇李子村成立,通过栽种水稻样品并进行实验,截至目前已成功改良16个水稻品种,为代寺镇水稻提供了专业的全程品控溯源体系,也为川南丘陵地区的稻粱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近年来,代寺镇依托富顺县稻粱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建设博士驿站、人才小院,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军邮驿站,探索“互联网+农村经济组织+退役军人”有机结合模式,借助邮政电商特色及货运职能,开展直播带货,助农增收;结合该镇实际,将主要对象瞄准在“新农人”、退休、退役等专业技术人才,分类建档、实行动态管理,配合组建“乡村智库”“人才下乡志愿服务队”,做到人尽其才、以智融村;结合“银龄计划”,发挥乡村人才技能指导作用,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职业保障制度,开展技术老带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取得实效。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8-19
(程洁 记者 陈家明 文/图)近日,记者走进自贡市贡井区长土街道三台村,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院落、干净整洁的道路和漂亮的彩绘墙,蓝天碧树尽收眼底。三台村在三台村,记者见到了65岁的林德琴,她身体硬朗,精神饱满。“我们村这几年的变化可大了,街道特别干净,每天都有保洁人员清扫,垃圾定点清运。我们的环境一点儿都不比城里差,家家户户都铆着劲、比着美。娱乐广场、篮球场、健身器械等运动场所也不少。”林德琴说。今年以来,三台村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村组道路硬化5公里,安装路灯200盏,新修建通村排污管网1000米、改造卫生厕所200余户,沿路栽植了苗木1000余株。赋予乡村文化旅游色彩,打造集“观赏、实用、人文、旅游”相结合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我们村像花园一样,很多村民都做起了农家乐生意,现在每到节假日,来我们农家乐游玩的人特别多,我们不出村就能有收入。”三台村玫瑰山庄老板钟永红告诉记者。三台村美景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说起三台村的大变化,三台村党总支副书记蔡燕表示,为了健全巩固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探索推进和创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们邀请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等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利用微信群、抖音等新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力度,激发了村民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全面引导村民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村庄呈现出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唯美画卷。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8-19
(四川农村日报讯 梁人之 特约通讯员 蒋兵)8月14日,荣县举行村医工作站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笔者从会上获悉,通过加快推进村医工作站平台建设,力争9月底,实现全县196个行政村医保联网结算全覆盖,以方便农村居民就近报销医保。  近年来,荣县积极推进村医工作站平台建设,目前全县有175家村卫生室完成了平台建设,覆盖全县147个行政村,覆盖率为75%。2024年1—6月,全县有30家村卫生室开展了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报销工作,共计1980人次,支付统筹基金108355元。  由于没有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医保联网结算全覆盖,造成报销不够便民,离国家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要求有差距,患者医保获得感不佳。  下一步,该县将采取调整村卫生室“村医工作站”的布局、乡镇卫生院派驻或组建巡回医疗队定期巡诊、一室多点服务等方式,力争9月底前,确保全县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开通医保联网结算的村卫生室,开展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和“两病”费用报销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就医购药。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8-19
立秋后的荣县,广袤田野中金灿灿的稻穗铺满大地,丰收的景象似一幅泼墨而成的磅礴画卷,任性地定格在2024年这个秋天。丰收的喜悦,也挂在种粮农民的脸上。“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水稻播栽面积增加了近8000亩,产量至少增加990万斤。”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山镇牛王庙村,那片昔日的旱地和杂草地,通过“土地开发及垦造水田”项目实施,“摇身一变”成了眼前的层层梯田,今年通过机插栽上了水稻,往年只能长出玉米的地,今年蓄水种出了水稻。镜头前,这片长出稻穗的田野,伴随微风飘来稻香,田里不时传来蛙声一片。“全村3个点位的旱地改水田,总面积600多亩,今年通过一家农业种植大户流转耕种,全部实现机械化插秧、无人机防治、也将实现机械化收割。”该村党支部书记朱文华介绍。而在双石镇长冲村,也有8块往年养鱼的田块,种上了水稻。“在双石镇,‘渔改粮’的面积,约300亩。”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像这样的“渔改粮”田块,全镇21个镇街都有。荣县农业农村局介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局党组通过抓党建促生产,100名“农帮帮”党员科技特派团下沉田间,开展大春生产培训,指导水稻秧苗移栽和田间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增加水稻播栽约8000亩,增加面积主要体现在旱地改水田、鱼塘改稻田,以及部分往年的旱片死角地等,加上今年雨水充沛,丰收的景象由‘稻’而生。”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供稿:荣县县委宣传部 蒋兵 梁人之)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16
8月13日,在自贡市沿滩区永安镇的南方大豆种业基地内,1000多亩大豆正处于开花结荚的关键时期,四川省现代种业发展集团种芯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种芯农业“)高级工艺师顾春文与沿滩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何艳正在仔细观察大豆长势,为大豆“把脉问诊”,打牢丰产丰收基础。“今年,我们开展大豆原种繁殖1000亩,同时开展了十多个新品种的试验示范。”顾春文指着一片区域介绍到,其中的贡夏豆12、贡夏豆20都具有高产、高蛋白、早熟、抗倒伏能力强等特性。“问诊”结束后,顾春文便安排工作人员进行“飞防”作业。在专业人员的精准操控下,无人机沿着预设路线来回穿梭,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形成雾流均匀地喷洒在豆田中,为大豆披上绿色健康的“防护服”。“我们用创新生产方式来改进田间管理,通过采用小型播种机一次性播种、封闭除草、飞防飞控等,省时节本。”种芯农业生产负责人唐建辉说,公司将盲目过量施肥打药的传统做法,改为精准减量施肥用药,节约种植成本,降低环境污染,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目前,大豆苗长势喜人,展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今年预计亩产达190公斤。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沿滩区把发展大豆种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重要抓手,遵循“种业强、产业兴、农村富”的基本思路,聚焦大豆种业发展,重点突出科技创新转化、优势良种繁育、专业服务保障、市场流通扩面等重点任务。目前,沿滩区正深化与省市农科院、川农大、四川现代种业集团等科研院所、高校、龙头企业合作,已建成自贡均隆农作物科学研究所核心科研基地150亩、市农科院油料研究所科研基地100亩。种芯农业与自贡市农科院、成都大美种业联合组建南方大豆育繁推创新联合体,开展了大豆新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全程机械化制种等工作,引育优质大豆品种30个,引进育种新技术1项。据悉,今年沿滩区大豆种植面积预计达6.68万亩,产量达1.21万吨,相较去年有小规模增长。此外,沿滩区计划用5年时间,以永安镇为核心,在全区9个乡镇建设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的南方大豆种业基地6万亩,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供稿:沿滩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16
近日,在贡井区建设镇刘家村获悉,在“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的激励下,该村形成了村组干群“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用小积分“积”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确实很好。我们村在设置积分细则后,平日里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如清洁环境卫生、农业技术培训、群众文化活动等,都会给予参与者积分。村民拿到积分后,就可通过积分来兑换一些实用的奖品。下一步我们也会继续加大宣传,带动更多的村民群众来参与积分兑换,持续提升我们刘家村的乡村治理能力。”刘家村党支部书记陈淑容介绍。刘家村位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庙血橙”主产区,距贡井城区20公里,幅员面积3.88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以塔罗科白庙血橙为主导产业,血橙种植面积约3000亩,年产量达7000吨,占建设镇整个血橙产量的20%,产值1600余万元。在推动“积分制”工作中,刘家村把乡风文明、院落党建、人居环境治理、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纳入“积分”评定内容,目前,刘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2章2条、积分细则2章14条,累计已有150余户农户获得积分。刘家村自推广运用“积分制”以来,村民参加村里的各项公益活动逐渐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形成了村民积分比学赶超的局面,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持续激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不断激活基层治理效能。(供稿:贡井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16
眼下正值无花果成熟期,大安区牛佛镇陈家村种植的无花果喜获丰收,放眼望去,一簇簇果实像小灯笼般挂满枝头。走进无花果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无花果树枝繁叶茂,一排排果树上都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刚采摘的无花果果实,表皮软糯,掰开后,果肉呈淡粉色,闻起来清香扑鼻,颗颗圆润饱满、果香四溢。“我们种植的无花果品种主要是甜城红,这个品种甜度比较高,个头也大”。据基地负责人王林介绍,基地种植无花果近400亩,在他们的科学育种、精心管理下,今年亩产有望达到1200斤以上,无花果迎来了大丰收。“今年产量在50万斤左右,销售额预计可达200万元以上。”王林介绍道,无花果属于高产高效作物,病虫害少,不需要打农药,既节省人工,又能保证无公害,而且优质无花果品种采摘周期长,投入产出回报高。今后还将持续加大投入,扩大无花果种植基地规模。无花果开出幸福花,铺就“甜蜜”致富路。近年来,牛佛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色水果、绿色蔬菜等产业蓬勃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谱写新时代牛佛现代农业新篇章。(供稿:大安区委宣传部)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4-08-16
(李录 记者 陈家明 文/图)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优质农产品发展处公布了“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继第一批“大安大米”“大安高粱”“大安南美白对虾”后,自贡市大安区新增“大安柑橘”“大安皇菊”2类农产品。2024年,大安区已有5类农产品上榜。大安柑橘近年来,大安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扎实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充分挖掘区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为大安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安区高度重视柑橘产业,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引进培育壮大柑橘龙头企业,组建柑橘专业合作社,把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户联合起来,形成柑橘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深度挖掘“江姐故里+盐龙灯”等特色文旅资源,高效推动文旅融合,培育引进菊花等“可看、可食、可闻、可玩”药食同源产业,打造集运动、康养、休闲等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和4A级旅游景区。大安皇菊截至目前,大安区已建成集观赏、药用、采摘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菊花标准化生产基地750亩,建成200平方米全自动化烘房设备间、约1200平方米仓储厂房,形成从种植、生产、加工、经营的一条龙模式。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8-15
(杨琦琪 记者 陈家明 文/图)夏粮丰,仓廪实,正值夏粮收购期。8月14日,记者从自贡市自流井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连日来,自流井区坚持服务与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在护航夏粮收购方面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市场的公平与公正。检查现场在夏粮收购期间,自流井区针对粮食收购常态化开展检查、指导,深入辖区粮食购销企业,重点查看是否存在压级压价、抬级抬价、囤积居奇、不执行政府最低收购价政策及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是否存在计量器具未按规定定期校验等违法违规行为。不仅如此,该区还提醒夏粮收购单位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粮食收购市场计量精准。同时,督促指导收购企业规范收购程序,加强行业自律,做到守法守规、诚信经营。“现在,我们的计量器具都经过了严格的检定,收购更加精准了。”粮食收购商说。该区在宣传工作上同样不遗余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放政策性宣传资料,要求经营者自觉落实粮食政策。
四川经济网 | 分享: 2024-08-15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蒋兵 文/图  稻浪滚滚、高粱饱满、瓜果飘香……8月,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近日,笔者向着红高粱散发酒香的地方走去,到自贡市荣县乐德镇的高粱地里,感受丰收的喜悦。  高粱地里,刘永芳、张孝成等村民满怀期待地谈论着今年的收成。他们表示,今年的高粱颗粒饱满、空壳少,产量十分可观。除了将高粱出售给郎酒集团外,村民们还计划留一部分自己烤酒,享受劳动成果。村民喜迎高粱丰收  现场,一群游客被这片红高粱吸引,他们抚摸着高粱拍照留念,将丰收的景象定格在镜头里。这不仅为丰收的红高粱增添了诗意,也展示了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镇采取订单式栽植高粱2000亩,加上技术指导到位,高粱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乐德镇的丰收景象,只是荣县高粱丰收的一个缩影。在双石、旭阳、新桥等镇,类似的丰收场景随处可见。荣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县高粱播栽面积达1万余亩,预计亩产可达 300 公斤。本轮收割后,部分高粱地还会蓄留再生高粱,迎来另一季的收获。  荣县的高粱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引进良种、提供技术指导,该县正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4-08-15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