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罗景萍 文/图 初秋时节,位于高县落润镇公益村的蜀山茶海现代农业园区,连绵茶山层峦叠翠,茶农们弯腰俯身,忙碌着采摘秋茶。茶垄间,一张张红黄相间的诱虫板,如同一道天然屏障,让片片绿叶得以健康舒展。高县来复镇大屋村早白尖生态园茶基地。发展生态低碳茶园 高县农业农村局茶产业专班工作人员于飞介绍,在农业产业的诸多门类中,茶产业被视作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和健康产业,在固碳减排方面有着天然优势。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茶叶品质,加上国际贸易端对进口茶叶农残检测标准越来越严,拥有高品质的茶叶就等于占据了市场。 种茶历史悠久的高县是全国优质早茶原料基地和商品茶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中国茶业百强县和中国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0万余亩,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超过70亿元。茶叶不仅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叶子”,也是高县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发展生态低碳茶产业,就是通过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茶叶“种、管、采、产、加、销”全流程,实现化学投入品减施高效、生产过程环境友好、茶叶产品优质安全,将绿色、低碳、生态茶产品的“含绿量”转化为品牌“含金量”,推动茶产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建设生态低碳茶园,引导更多农户进行绿色低碳种植,真正从源头上提高我们的茶叶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于飞说,后续该县还将着力推进绿色生态低碳茶园基地认证,力争成熟一个认证一个,全力推进全县茶园保国标、创欧标,打造高县茶品牌形象。推广生态有机种植 在高县来复镇大屋村的早白尖生态茶园,一垄垄青翠的茶树与一排排浓绿乔木错落相间,清新的茶园美景跃然眼前,呼吸之间,茶香袅袅。今年5月,一场关于低碳茶园建设的誓师大会在蜀山茶海现代农业园区内举行,茶农代表纷纷宣誓承诺开展茶叶生态有机种植,生产高品质好茶。 “目前,我们在园区内又新安装了100多台杀虫灯和10万余张诱色杀虫板,配合科学使用生物农药,病虫害防治效果明显,镇、村还将定期对茶叶农残进行检测,倒逼品质管理提升。”高县落润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员张琴说,落润镇是高县的核心产茶区之一,也是高县实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试点镇之一,按计划,今年内该镇的3万多亩茶园都将全部改造成为生态低碳茶园。 推广生态低碳茶园建设,改变种植观念是关键。高县建立“政府引导、科研机构攻关、茶农茶企推广”的合作机制,引进刘仲华院士团队,建立县、镇、村三级茶叶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有效指导绿色防控。同时,邀请茶产业专家对县内10个重点茶叶主产镇开展分类分层级生态低碳茶园建设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茶园种植、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机采、机修、农药化肥科学施用等技术规范,引导10万茶农实现“要我种好茶”向“我要种好茶”转变。节本增效点绿成金 优质茶自然能卖上优质价。数据显示,近两年高县茶鲜叶收购单价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今年首批春茶鲜叶最高收购价每公斤超过240元,茶农实现鲜叶销售19.3亿元,同比增长4.32%。通过开展茶园绿色防控,能节省30%的化学农药投入成本、35%的人工成本,加上茶叶加工环节的能源消耗降低8%以上,最终茶叶的生产成本能降低10%左右。 高品质的茶叶为茶企进军对外贸易、新茶饮原料等领域增添了信心和底气。今年3月,高县成功承办宜宾市早茶产销会等活动,签约销售订单4.6亿元,贡献二产产值22.63亿元,同比增长10.39%。截至7月底,全县累计产干茶2.22万吨,综合产值59.96亿元。 下一步,高县将持续聚焦茶产业提质增效,以生态低碳茶园建设为核心,做好源头管控、农技培训服务等工作,持续推进茶叶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推动全县茶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不断擦亮“早茶之乡”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