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诚 记者 游伍琼)岳池米粉历史悠久、工艺考究、口味鲜美,是岳池县一张靓丽的名片。近年来,围绕加快创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县目标,岳池县将米粉产业确立为三大优势产业之一,聚焦“种、研、产、销”重点环节,推动产业持续优化、加速集聚、高速发展。为推动岳池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岳池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围绕健全完善米粉全产业链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近年来,在岳池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米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产业规模逐步优化,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品牌影响持续扩大。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产业结构不理想、产业集聚不紧密、创新能力待提高、政策体系待健全等。针对发现的问题,委员们群策群力,为推动米粉产业提档升级献计献策。——逐步做大产业集群。提升园区配套。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和米粉产业核心园区基础配套实际情况,围绕电价、物流等成本性支出,研究出台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入驻门槛,吸引外地企业及社会资本来岳投资运营,为岳池米粉产业新项目落地提供良好保障。突出龙头企业。聚焦方便米粉料包研发、包装设计及衍生品生产等重点领域,加大招引力度,搭建合作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行业龙头企业,并给予重点扶持,鼓励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方式进行投资合作,带动本地企业及周边产业发展。建立产业联盟。引导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龙头企业主攻产品研发创新和订单生产,中小型企业重点向特色产品、衍生品等领域倾斜,推动形成强优势、补短板的整体局面。鼓励企业间实施“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战略,破除壁垒,实现“抱团”发展,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原材料供给能力。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布局,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等新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发展订单生产模式,建立健全原辅料溯源体系,扩建一批稻米、莲子等原材料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推动岳池米粉优质原辅料本地化、规模化、高效化生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引入科研院所“智力”资源共建科研平台,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开展新品研发,不断更新包装设计、生产技术及设备,着力提升岳池米粉全产业链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拓展销售渠道。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引导米粉企业与线下大型经销商建立或强化合作关系,提升岳池米粉在大型商超的入驻率。建强本地电商销售平台,组织企业自建直播团队,创新直播销售内容,实现网络销售新突破。——积极发挥品牌效应。统一品牌标准。聚焦产业发展重点环节,在产品口味、门店标识、生产工艺及餐饮服务等方面建立统一标准体系。规划建设岳池米粉中央厨房,配套从原料基地到终端市场的链式统一物流运输体系,推动全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宣传品牌故事。将岳池米粉与地方文化紧密结合,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公众智慧,广泛收集民间故事,拍摄岳池米粉系列宣传片,开发岳池米粉系列文创产品,让岳池米粉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符号。突出品牌战略。引导企业改变传统经营理念,突出宣传重点,深入实施“线上+线下”双线营销战略,紧盯国内外高质量的展会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宣传营销优势,加大与优质平台的合作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力争打造一批名牌产品。——持续推进融合发展。聚焦餐饮领域,扩张市场份额。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原则,充分利用市场主体力量,合理利用政策支持,推动餐饮龙头企业以加盟、直营等方式拓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聚焦城市建设,演绎岳池风情。结合岳池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在县内选址建设集餐饮、体验、展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总店”,主动融入岳池农家文化、曲艺文化,为公众刻画“游岳池农家、听岳池曲艺、吃岳池米粉”的城市印象,打造岳池米粉“网红”新地标,增强岳池城市魅力、吸引力。聚焦产业融合,带动地方经济。结合岳池产业布局,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岳池农家文化旅游园区、顾县中药材基地、苟角现代粮油基地等资源,策划一批岳池米粉特色节会品牌、农耕旅游景点、工业旅游基地及“游乐购”现代街区,带动生态农业、娱乐休闲、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全面优化组织保障。提供优质服务,保障企业发展。主动对标营商环境优势地区,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对政府管理人员从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宣传营销等重点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一企一人”联系制度,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保障企业正常运行,推动产业行稳致远。注重人才引培,优化人才结构。探索人才引进新模式,紧盯成渝地区科研院所,针对产业发展专业领域,灵活招才引智。同时邀请行业“大咖”来岳交流,在纾解企业难题、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聚焦企业重点人才需求,协助企业与周边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多方举措,缓解资金压力。积极回应企业在资金短缺方面的诉求,及时传达省市县重点资金扶持政策,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减轻企业在研发创新、扩规增效等方面的资金压力。充分盘活社会闲置资本,引导企业、个人参与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