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红梨、黄桃、蓝莓、枇杷等各类瓜果陆续成熟,为大地添了果香。在四川广大农村的果园里,果农们忙着采摘瓜果,游客们则陶醉于体验的快乐。不一样的收获,让他们脸上洋溢着一样的丰收喜悦广元市利州区建起梨园 荒山变“金山”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 5月30日,笔者来到广元市利州区万缘街道万和村梨产业园,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碧绿一片,一棵棵梨树上挂满了红色的“小灯笼”,村民们正穿梭在果园中为梨子套袋。 “套袋可以减少病虫害和农药污染,提升水果品质,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万和村梨树种植大户石大富边忙活边介绍。只见他两手各持纸袋一角,顺着梨子往上一套,再一拧,一个纸袋就套好了。“我家50亩梨园,目前已投产的梨树一年能卖20万元,林下还可以种蔬菜、大豆等矮秆作物,一地多收真划算!”石大富笑眯眯地说。 “以前一亩梨树能收2000斤梨,收益有7000多元,改种新品种之后,一亩可收3000多斤,按照每斤5元的保底收购价格算,收益几乎翻倍了。即便是品相差一点的梨,也可以用作红梨气泡水生产原料,都是‘金果果’哟!”指着眼前长势良好的梨树,万和村党支部书记石磊讲起了村子的“种梨经”,以前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有梨树,多则几十亩,少则一两亩,是典型的“梨树人家”。但是因为老品种梨的口感差、产量低、销售渠道单一,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导致村民种植信心不足。如何重振产业信心?万和村决定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走规模化种植之路,保障村民种梨无忧。 近年来,利州区致力于建设万亩红梨产业园,集绿色种植、储运、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这给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借船出海”的万和村因地制宜,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积极改良品种,“见缝插针”地进行红梨扩面种植,利用荒山和低效林拓展梨园近3000亩,全村268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进园务工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人均年增收达5000元以上。因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万和村去年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如今,以红梨为主打品种的梨产业已成为万和村的主导产业,每年从7月开始,不同时节成熟的梨子可持续采摘到10月。 “下半年,我们计划再扩种1000亩红梨。同时,利用距离广元主城区仅有4公里的近郊优势,加快建设集观光、采摘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力争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达1万元。”提到万和村接下来的产业规划,石磊信心满满。游客参与采摘枇杷体验活动。南充市阆中市万亩枇杷促增收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张晓东 文/图 5月16日,南充市阆中市飞凤镇举行枇杷采摘活动,来自阆中市内外的游客和村民纷纷参与采摘枇杷体验活动。 经过20多年的枇杷产业发展,该镇现种植枇杷上万亩,年产 枇 杷 达 5000 吨 ,产 值 达5000万元。 近年来,该镇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抢抓乡村振兴有利契机,借助飞凤枇杷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开发枇杷酒、枇杷花茶、枇杷蜜等系列产品近10种,打造精品民宿,推出中医康养等,建成集农业采摘、休闲观光、修身养心为一体的特色康养小镇;坚持每年按期举办飞凤枇杷采摘节,帮助村民宣传销售枇杷,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致富增收。黄桃丰收,丁香村村民脸上乐开了花。自贡市自流井区赴一场“桃醉”之约四川农村日报讯 罗乐 特约通讯员 尚永高 文/图 5月24日清晨7点,习习凉风滋润心田。在自贡市自流井区飞龙峡镇丁香村,自宜路穿村而过。路旁,“丁香村集体经济黄桃种植基地”的标识牌格外醒目。初夏时节,这块占地300亩、规模在全市首屈一指的优质黄桃种植基地丰收在即,一枚枚“黄粉佳人”正翘首盼摘。 “我们村的黄桃分两个品种,目前正在上市销售的是早熟品种黄金蜜一号,正在套袋的是晚熟品种锦绣,预计7月下旬上市。”戴着遮阳帽的熊仁群是村里出了名的技术能手,他介绍,今年是结果的第四个年头,产量和品质都渐入佳境,亩产能够达到1200斤,明年开始进入盛果期。 摘桃子是个技术活,轻拿轻放是基本操作。由于都是套袋生长,需要果农隔着包装纸估大小、摸软硬。“黄桃的均重要保持在3至4两,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熊仁群透露,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让黄桃卖个好价钱,基地多元拓展市场,目前已打通采摘、线上、分销等销售渠道,同时探索乡村旅游业,带动周边发展生态农家乐、生态养殖、休闲垂钓等项目。 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背靠农团山,毗邻飞龙峡旅游快速通道,山野含绿、水绕山间的丁香村处处生机勃勃。据村支书陈永介绍,黄桃种植基地采取村民以土地、丁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资金、自贡市丰收农业公司以技术入股的“公司化”模式共同打造,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分红,且盈利逐年递增。村民们不仅能分红,赋闲在家的农户也能由村集体公司安排轮流在果园打工,一天能挣60元左右。 树上结硕果,树下有效益。根据桃树长势的变化,村里还总结黄桃套种土豆的成功经验,把果园的空闲地都利用起来,种植大头菜、红油菜等其他作物,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村民采摘蓝莓广安市华蓥市小蓝莓成“致富果”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邱海鹰 摄5月24日,广安华蓥市阳和镇三岔河村的蓝莓园里,村民正在采摘陆续成熟的蓝莓。 近年来,华蓥市在精品农业、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引导业主和村民发展蓝莓、车厘子、桑葚等特色水果,拓宽山区群众增收渠道, 让小水果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果”和“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