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邱海鹰 记者 游伍琼 文/图)地处四川省华蓥山区的华蓥市把农村路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力构建农村路网体系,新建、扩建、改建、黑化或硬化农村公路达230多公里、便民路1230多公里。6月4日,在四川省华蓥市柏木山村油樟产业基地航拍的如蜘网密布的产业公路。6月4日,在四川省华蓥市柏木山村油樟产业基地航拍的如蜘网密布的产业公路。截至目前,该市公路总里程达1060余公里,其中乡道42公里,村道860公里,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92.6%,农村公路密度位于全省前列, 极大地方便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让乡村振兴驶上了快车道。6月4日,在四川省华蓥市柏木山村油樟产业基地航拍的如蜘网密布的产业公路。6月4日,如长龙腾飞在四川省华蓥市柏木山村油樟产业基地的产业公路。
四川新闻网 | 分享: 2021-06-07
(朱丽君 记者 杨琦 文/图)6月4日,记者从甘孜州经信局获悉,到2025年,该州中藏医药总产值将达到20亿元以上。近年来,甘孜州以打造康巴地区特色中藏医药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统筹种植、加工、服务三大环节,全力打造“四大基地”,逐步实现药材种植规模化、生产加工标准化、藏医服务特色化。打造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筛选高原优势品种作为主导品种,甘孜州积极引进内地医药企业建“定制药园”,加快建设川贝母、秦艽、黄芪、羌活、大黄等品种的种苗基地,推进成片成带规模化药材种植。到2025年末,打造成川西北地产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预计实现产值14亿元以上。仲萨藏药制剂室打造藏药生产加工基地。依托德格宗萨藏医药产业园和乡城藏青兰中藏药产业融和园区,甘孜州以加工企业为支撑,推进中藏药研发、饮片生产、制剂加工,积极培育壮大制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院内制剂提档升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末,打造成康巴地区藏药生产加工基地,预计全州药材年加工量达到50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打造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依托甘孜州藏医院、德格县藏医院、宗萨藏医院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南派藏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优势,深入挖掘南派藏医药文化资源,鼓励支持开展南派藏医药研学旅游,加快推进南派藏医药传承创新园区建设。到2025年末,打造成藏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基地,预计3个藏医药文化展示中心年参观人数达10000人。打造高端藏医康养基地。紧扣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甘孜州加强旅游中转站、目的地藏药浴、藏医养生保健、藏药材膳食餐饮、藏式瑜伽等藏医个性化服务,打造康巴高原中藏医药健康旅游品牌,积极推进高原健康供氧服务,重点推进康定、泸定、稻城等地藏医康复保健、养生服务产业发展。到2025年末,打造成康巴地区高端藏医康养基地,预计建成藏医康养服务点(位)近200个,实现产值3亿元。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6-07
(记者 王琳黎 文/图)眼下,又到了水蜜桃成熟季,龙泉驿区宝狮村的村民也迎来丰收的幸福时刻。“我们园区最早成熟的一批水蜜桃,5月中旬就上市了,首批品种早已卖完。”在柏合街道宝狮村“梦里桃乡”果园里,拳头大小的水蜜桃挂在漫山遍野的桃树上。“梦里桃乡”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鄢章兴指着这片桃林兴奋地说,“今年基地大批投产,预计今年收入可突破250万元。”“梦里桃乡”水蜜桃农业园区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花海林麓段。近年来,该区在柏合镇和山泉镇建设2400亩水蜜桃精品果园,历经几年的生长,今年园区水蜜桃正式迎来了丰产期。“果农的钱袋子,就是我们关心的大事。”龙泉驿区龙泉山森林公园和水蜜桃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水蜜桃产量和质量,不仅通过建设精品果园,提升龙泉水蜜桃品牌;还牵线搭桥引入专家团队,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推动当地桃产业转型升级,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龙泉水蜜桃省级农业科技园——桃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园水蜜桃迎来丰产期 广开销售渠道助农增收 “最近订单太多了,哈尔滨的、广东的都有。”在合作社包装点,鄢章兴一边忙着上货,一边处理着手机里的新订单。他告诉记者,这些天还有不少游客“守”在基地等水蜜桃下树,直接装箱带走。“目前每天产量在2000斤以上。”鄢章兴说,为了让水蜜桃销得更远、更好,园区还广开销售渠道。模式以认养、电商、采摘、大宗采购、商超销售等为主,同时直播带货、顺丰直达等也同步进行。面积为423亩的“梦里桃乡”水蜜桃核心基地,于2016年5月正式开工,2020年为初投产,实现了130万元的收入。鄢章兴告诉记者,今年迎来丰产,预计产量将达60万斤,产值预计突破250万元。从园区沿着步道一路向前,一个个红色的果子挂满枝头。环顾四周,游步道、登山栈道嵌入其间,还有不同种类的生态植物点缀其间。水蜜桃在富了一方百姓的同时,更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增添了别样风景。“这片基地在建设时实施了景观化提升,让基地生产管理道路变成游客赏花品果游步道,实现功能叠加,一举两得。”龙泉驿区龙泉山森林公园和水蜜桃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时还种植了多种绿化苗木,建设“双心”大地景观1处,努力让园区变景区,彰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花海林麓特色。拳头大小的水蜜桃挂满枝头新技术新品种加持 水蜜桃走向广阔世界 在柏合镇长松村,一片白色的大棚引人注目。这里是龙泉水蜜桃省级农业科技园——桃新品种新技术核心示范园。“当前,大棚里试种的正是蟠桃。”长松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谢仁斌说,蟠桃是特色高端水果,通过采用屋脊式大棚遮风挡雨,能够有效解决裂果、病害问题。和普通大棚不同,这个棚通风透气,甚至比大棚外更为凉快。“通过避雨栽培,能提升桃的品质,让桃卖出好价格。”谢仁斌说,桃新品种在此研发、试种成功后,便会向老百姓普及、推广,放到果园里种。当然,向老百姓推广的除了新品种,还有新技术。上月中旬,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陈栋研究员,在示范园里上了一堂技术课,推出了颇有科技含量的桃系列“土”技术。新品种培育、宜机化建园模式、高光效树形培养、行间生草与垄面覆盖……这些听起来颇具“科技范”的技术,均能在示范园区里找到答案。也正是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推进着龙泉桃产业的转型升级,也让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在示范园区里,记者看见沟壑间长满了“杂草”,而周围的桃树依旧长势茂盛。这便是“行间生草”技术。谢仁斌说,这些“杂草”并不普通,它们是萝卜、光叶紫花苕等。果园生草是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可以改善果园土壤环境,有利于果树根系生长发育及对水肥的吸收利用,丰富了果园生态环境中的植物多样性。此外,不同的“杂草”还有着不同的色彩,冬天藤叶青葱,春天开花时,黄色、紫色、红色……色彩斑斓,有效改善了龙泉山冬春季节山地景观。因为有了强大的技术动力,新品种水蜜桃选育走在了全省前列。一方面,专家们在这里选育出最适合本土生长的水蜜桃品种,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指导迅速推广到龙泉驿范围内栽种,缩短了新品种从科研机构研究到田间见效的时间,大大提高了龙泉驿水蜜桃的市场竞争力。“以前没有合作社,也没有新品种和新技术,大家卖桃子时心里发虚,商贩一压价,心头就慌了,每斤一两块钱就处理了。”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让谢仁斌感受颇深,“现在不少新品种可卖到15元一斤,这个变化是巨大的。”示范园的不远处,一栋小楼正拔地而起,这是四川省农科院牵头成立的科研楼。未来专家“智囊团”将“靠前作战”,进一步提升龙泉驿水蜜桃品牌,让水蜜桃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成都日报 | 分享: 2021-06-07
(记者 王琳黎 文/图)眼下,又到了水蜜桃成熟季,龙泉驿区宝狮村的村民也迎来丰收的幸福时刻。“我们园区最早成熟的一批水蜜桃,5月中旬就上市了,首批品种早已卖完。”在柏合街道宝狮村“梦里桃乡”果园里,拳头大小的水蜜桃挂在漫山遍野的桃树上。“梦里桃乡”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鄢章兴指着这片桃林兴奋地说,“今年基地大批投产,预计今年收入可突破250万元。”“梦里桃乡”水蜜桃农业园区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 分享: 2021-06-07
(邓林灵 记者 何浩源)5月28日,在广安市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峨梨村,广安润锦绣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猪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病毒检测取样,预计6月中旬,这里就会开始养殖第一批猪仔,存栏量预计4800头。广安润锦绣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猪场,目前主要从事对新希望六和集团的仔猪进行代养育肥。资料图片  在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新胜村,新希望六和新胜村育肥项目建设现场,4栋保育育肥圈舍,配套生活区、污水处理区、消毒用房等,已初步建设完成。  “这个项目占地50余亩,预计今年6月投产,育肥猪存栏量将达到1.2万头,年出栏育肥猪2.4万头。”新希望六和集团前锋区负责人龙兵介绍,在代市镇,存栏量为6750头的种猪场,也在加快建设。同时,年产30万吨的饲料厂准备落户前锋工业园区,建成后,将满足新希望在广安的生猪养殖项目。  此外,位于前锋产业园的广安正邦农牧有限公司,正在全封闭式的生产饲料。这些饲料种类繁多,满足从后备母猪到预备出栏的多种阶段的生猪需要,目前年产量可达到24万吨。“我们的市场主要在广安、达州、南充、遂宁、重庆、成都等地。下一步还将启动二期建设,投用可生产48万吨的生产车间,建成后,将是广安市最大规模的饲料生产基地。”该公司负责人刘旗介绍。  目前,前锋区生猪存栏量达到9.02万头。“除了保障本区的生猪‘菜篮子’增产,前锋区也面对重庆市场进行布局。”前锋区畜牧服务中心副主任熊金臣介绍,今年生猪养殖在建项目有7个,预计明年生猪年出栏将达到18万头。5年之内,出栏量将达到30余万头。
四川日报 | 分享: 2021-06-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文良旭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眼下正值早熟香脆桃成熟收获的时节。6月1日,在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大石村七组的几个山头上,曾方明正与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一起采摘鲜果,感受一年里丰收的喜悦。  3年前,曾方明将自己在广东的玉石加工企业交给儿女打理后,他带着多年积攒的100多万元回到家乡,将组里3个面积达130多亩的荒山头承包下来,种植优质早熟香脆桃。“当初,曾方明不做老板回乡种桃子的时候,我们都认为他是钱找多了没地方花,现在才发现这个曾方明不简单,不光把自己的桃子示范园整得红红火火,还带领我们乡亲一起致富。”说起曾方明,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玉文一个劲地夸赞。  2018年3月,曾方明回乡看望父母时,看见村里昔日种红苕栽玉米的3个130多亩的山头,因无人耕种而被荒置,杂草丛生,让他感慨万千。他暗下决心:我要回来利用荒芜土地创造自己新的事业,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曾方明种出的生态香脆桃他将这3个山头承包了下来,四处考察后,最后选择种植早熟香脆桃。该品种果肉硬脆,且口感甜、色泽浓,填补了周边水果市场鲜桃的空白。  选种的问题解决了,种植上也不敢马虎。曾方明从桃子苗定植伊始,就坚持“杜绝化肥,让客户吃上健康果”的绿色种植理念。于是,在果园的除草上,全部请人用镰刀割;用肥上,分别与养猪和养牛大户签约了粪肥供应协议;用药上,除了偶尔使用生物农药外,他买来黄板和灭虫灯,对虫害进行生物灭杀……  如今,历经3年多的精管细作,加之坚持施用有机肥,曾方明今年挂果的香脆桃品质好,深受客人喜爱,亩产量达到了500斤。“我的果子,卖相好,口感甜!”曾方明的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容。  为了让桃子卖上好价钱,曾方明除了在网上销售外,还推出体验采摘,既能让游客亲身体验采摘的乐趣,吃到新鲜的果子,又能增加果农的收入,一举两得。“体验采摘,相应的游道等设施也要跟上。”曾方明说,去冬今春,他又投入了 10 多万元,硬化桃园便道,增加休闲设施。周边的村民看到曾方明体验采摘的商机后,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有的饲养生态鱼,更多的村民扩大了生态家禽养殖规模,让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不只能吃到新鲜的桃子,还可以自己垂钓,吃生态鱼、生态家禽等,回家时也不忘带上一两只土鸡土鸭,让周边村民的钱包也鼓了起来。今年,靠着曾方明的130多亩桃园吸引来的游客,周边30多户村民办农家乐、卖农特产品,户均就可实现增收超过2000元。  “将种植与体验采摘休闲结合,效果是不一样。”曾方明说,今年他的130多亩香脆桃平均每亩按500斤计算,总产量就在6万斤以上,如果靠网上和自己请人摘到集镇上销售,一旦采摘不及时部分桃子就要烂在树上。而游客上门采摘,较好地解决了烂果这一问题。  “等这季果子收获后,我还要对果园进行升级打造,满足更多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需求。我也会一直坚持绿色种植理念,让大家吃上放心果,带动周边更多村里人一起走上致富路。”曾方明说。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07
四川农村日报讯 鄢怀林初夏时节,万物竞秀。广元市朝天区蔬菜现代农业园区里瓜满藤蔓花满秧,种植户严大琼引进种植的新品种“牛心甘蓝”长势喜人。  “这个品种的甘蓝是普通甘蓝价格的4倍,产量也很高,而且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严大琼介绍,“牛心甘蓝”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她种植有10余亩,预计可产8万斤左右,纯利润可达4万元以上。资料图片  近年来,朝天区大力构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体系,强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朝天区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就是其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该园区建设面积达40456亩,核心区连片面积约为1万亩。园区按照“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订单收购、保底收益等方式,带动90%以上的农户种植蔬菜,就地参与蔬菜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户均蔬菜收入达3万元以上,收入最高的农户年蔬菜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  该园区还依托曾家山景区、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优势资源,带动周边发展两河花千谷、汪家蓝莓园等田园综合体,举办冰雪节、生食蔬菜节等10余种节会赛事活动,建成曾家康养馆、中医药养生馆等,在园区周边发展休闲农庄、民宿及乡村酒店60余家。  据统计,2020年,该园区共投入资金约3.6亿元,园区种植蔬菜6.04万亩(含复种),蔬菜产量16.3万吨,加工蔬菜11.8万吨,出栏肉鸡10万只,存栏肉羊2000只,实现总产值约6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约5亿元。
四川在线 | 分享: 2021-06-07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 “涵养群岳之间,藏秀幽谷之畔;色带朝阳净,光涵雨露滋。”灵芝在人们心目中,象征着神奇名贵,是治病养生的妙药。在沐川县沐溪镇凤凰村,这种原本长在悬崖峭壁或深山老林里的野生药材被引进种植大棚。种植灵芝,凤凰村“两委”“借力”乐山善健灵芝研究院,趟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灵芝种植现场 孟夏时节,沐溪镇凤凰村群山含翠、绿意盎然,在位于凤凰村2组的乐山善健灵芝研究院种植基地,遮阳
| 分享: 2021-06-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曾瑞馨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近日,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供销合作社门市里看到,上午从树上采摘下来的新鲜嫩黄枇杷正在被工人们装进精美的礼盒。一名40多岁的男子一边帮着挑选枇杷,一边介绍说:“我们供销社员的枇杷都是客人提前预订,价格统一卖30元/公斤。”  这名男子是天仙镇银罗村党支部书记、银罗村供销合作社理事长周奎。自2018年以来,周奎带领供销社枇杷种植户推行统
| 分享: 2021-06-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李建明 文/图  5月30日,在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天台村,80后男子高勇一边摆弄着多肉植物,一边在网上直播其“多肉”培育心得。  现年39岁的高勇虽然涉足“多肉”种植的时间不长,却是当地众所周知的“多肉”种植能手。在他的“多肉”园里,摆放的“多肉”色彩斑斓、错落有致,总数量有2万多株,品种达到300余个。这些胖嘟嘟的“多肉”,萌萌的,总是让人爱不释手。“‘多肉’要见阳光
| 分享: 2021-06-03
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庆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罗老板,你的桃李摘完了没?我们想明天再来买几十斤。”“已经没有了,今年清理桃树零星剩下的60多斤,都被别人买走了,明年早点来……”5月30日,泸州市江阳区况场街道普潮村返乡农民罗仕福又接到几个购买桃李的电话,可惜由于量小已经卖完,罗仕福只有遗憾地叮嘱他们来年早点来。  自5月中旬以来,罗仕福的50亩桃李相继成熟。由于他的桃李比本地李子提早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成
| 分享: 2021-06-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明 特约通讯员 唐明平农村有句俗话:勤喂猪,懒喂蚕,二十八天见现钱。可见养蚕的周期短、效益好。在仪陇县大寅镇天坪村,老百姓靠着养蚕致富增收,每张纸的蚕茧最高可卖到2300元。  “给蚕喂桑叶的时候,一定要把桑叶撒均匀,让每条蚕子都能吃到。同时,要均匀地分簸,避免造成蚕的密度过大。”5月28日,在养蚕大棚,蚕桑技术员宁伟仔细地讲解一些养蚕要领和注意事项。近段时间,宁伟每天都奔走在天
| 分享: 2021-06-02
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矜 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山重水复,群峦叠翠。在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龙池村的高山深处,满山遍野的橘柚花、野杂花花香扑鼻,一处山腰坡上“嗡嗡嗡”的蜂群正围着蜂箱飞舞。戴着护罩帽忙碌的东坡区德康养蜂合作社负责人胡建均,边开箱取摇蜂糖边对笔者说:“自从把这里作为固定养蜂示范场,今年花期已经摇过两次蜂糖了。”现场图片  “龙池村虽然处于僻远深山密林之中,但有着得天独厚的养蜂自然生态条件。”
| 分享: 2021-06-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邓岚精 特约通讯员 王晓林  5月29日上午,笔者来到大竹县八渡乡花岩村六组脱贫群众沈仁美家,她正忙着清扫牛棚、准备饲料。牛舍里,养着20多头体型高大的西门塔尔肉牛。  “现在,养一头牛的利润有7000元左右,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没啥文化,脚又不方便,只能在家种地养牛。还多亏了养牛,让我一家脱贫致富!”沈仁美说。由于家里地少人多,丈夫郝俊平缺少手艺,沈仁美肢体四级残疾不好找工作,家
| 分享: 2021-06-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杜铠兵 文/图  “随着茉莉花陆陆续续开放,花农们忙碌的时节又要开始了。”5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乐山市犍为县的清溪茉莉茶现代农业园区,平整开阔的茉莉花田绿意盎然,洁白的花朵点缀其中,还有不少花骨朵正含苞待放。  这种忙碌对于花农和茉莉茶企业而言,意味着新一年的收获即将开始。“我经营的茉莉花基地有近3000亩,生产出的茉莉花茶远销北上广深甚至海外市场。”四川省炒花甘露茗茶有限
| 分享: 2021-06-01
四川农村日报讯 翁光建 马诗雨 特约通讯员 温选鹏  5月27日,在眉山市彭山区岷江现代农业园区的森田家庭农场,一排排蓝莓树鳞次栉比,一簇簇蓝莓果挂满枝头……游客们在农场里体验采果乐趣。  农场主丁如良介绍,他的家庭农场共有蓝莓200亩,包括奥尼尔、密斯梯、雷格西等热门蓝莓品种。从2018年起,蓝莓园每年产量达10万斤,产值超400万元,这些蓝莓还销往省内各大商超以及浙江、江苏等省(市、自治区),
| 分享: 2021-05-31
四川三农新闻网宜宾讯(通讯员 范祖其)“今年春我第一批蚕茧卖了3459元,行情还不错。”5月26日上午,上罗镇新合村八组蚕农冉夕林将60公斤蚕茧卖给茧站后高兴地说。近日,上罗镇春季第一批蚕茧开秤收购,各村的蚕茧陆续运到茧站,和茧站工作人员一起卸货、挑选、秤重、付款,秩序井然。截至目前,今年上罗镇已收购蚕茧8万余公斤,预计上罗镇第一批蚕茧产值可达430万元。看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较好的收成,蚕农们
| 分享: 2021-05-28
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杨宝 邓昌琴 辜旭伟 王荣钢)三月桃花,漫山芬芳。五月初夏,桃香四溢。当前正是水蜜桃成熟的季节,在沐川县沐溪镇三溪村的水蜜桃果园里,一个个殷红娇羞的水蜜桃缀满枝头,吸引不少市民前往果园体验采摘乐趣,品尝初夏鲜果的美味,果园内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水蜜桃成熟走进位于三溪村1组的水蜜桃果园,阵阵桃香扑鼻而来,随处可见又大又红的桃子挂满枝头,一个个色泽鲜艳、饱满红润,令人垂
| 分享: 2021-05-25
 一季度金融业强势增长  金融活水“资”润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2.84亿元,同比增长17.3%,较2019年同期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6.7%。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经济运行良好开局的背后,有成都金融业活水源源不断畅通实体经济血脉。  数据显示,1-3月,成都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67.9%、58.3%、71.3%,持续29个月位于扩张区间,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2.5%、7.7%。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月成都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4.58万亿元、4.34万亿元,分别增长12.6%、13.7%。一组组数据表明,一季度成都金融业实现“开门红”,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有效支持了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排名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大幅提升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而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金融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1-3月,全市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815亿元,同比多增296亿元。截至3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4.5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较2019年同期增长15.9%),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贷款余额4.34万亿元,同比增长13.7%(较2019年同期增长26.5%),增幅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截至2月末,保费收入284.94亿元,同比增长1.89%(较2019年同期增长0.22%);证券交易额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4%(较2019年同期增长57.14%)。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5-12
 废墟下被埋22个小时 获救时的微笑感动网友  13年前的“5·12”,郑海洋一直不愿意去回忆。  直到事发8年后,他才在微博上发表了《废墟下的22个小时》,描述了地震发生至自己被救出的22个小时里所发生的故事。这篇收获263万点击量的文章其实写于2009年,而发表前,这段记忆尘封8年,他从未开口对人诉说。  文章中这样描述,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67位北川中学高一(2)班的同学坐在五楼教室里,听杨汉德老师讲政治课。14点28分,教室一阵摇晃,持续几秒,头顶一些细碎的粉末和颗粒掉了下来。杨汉德老师猜测是地震,他正考虑是否继续上课,就感受到更强烈的震感,像是冲浪时接连涌来一浪比一浪高的波涛,“人根本站不稳”……  醒来时,郑海洋发现自己躺在废墟中,双脚被掉下的天花板死死压住……接下来的22个小时里,疼痛让他产生太多次放弃活下去的念头,但听说民兵和吊车已赶到附近,求生欲让他条件反射般地留给外界一个微笑。在场记者拍下了这一幕,郑海洋的微笑感动了众多网友,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夹缝男孩”。  坐着轮椅“跑”马拉松 事业小成准备明年结婚  那场灾难中,郑海洋失去了双腿,但现实并没有将他击垮。  近日,记者点开郑海洋的微信朋友圈,发现一条前不久他去都江堰参加马拉松的信息。身着比赛服的他坐在轮椅上,两手推着轮圈前行。“虽然成绩靠后,但我最终‘跑’完了全程。”郑海洋说,他在“跑”完马拉松后发朋友圈,并在朋友圈里留言,“无兄弟,不奔跑,再下一马。”  他的人生也在一路向前。高中毕业后,去了天津读大专,学习电子商务。2015年开始创业,和合伙人创立了“假先生”APP,致力于帮助残疾人康复,通过连接社区、康复中心和医生,为患者提供免费的线上诊断和康复方案。为了尽快争取到第一轮300万元的融资,他辗转北京、上海等城市,参加创业比赛、与创投公司洽谈、发表路演等。  今年就要满30岁的郑海洋,大多数时候还是在四川生活。“我在成都开了家‘半青春’包子铺早餐连锁店,还在北川种了几十亩中草药。”郑海洋说,在成都上班时,他经营包子铺,回北川看父母时,就去看看中草药基地。  现在,他还有了新想法,准备找加盟商做大连锁店,并拍一部纪录片。同时,他在北川和合伙人拿下一片山,准备共同投资做民宿。但最让他期待的是,相恋多年的女友辞去了外地工作,准备到成都来和他一起创业,他们打算明年结婚。
四川三农新闻网 | 分享: 2021-05-12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