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 当前,数字化技术渗透农产品零售领域,居于“幕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不甘滞后。6月28日,今年3月在自贡启动建设的全国首家农产品数字化结算平台进入试运行阶段。与此同时,达州复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数字化转型已初见成效,可初步利用市场信息平台指导农业生产,指导农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水平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如何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效率和安全水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互联网技术更新迭代,我省农批市场如何走好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记者日前采访业内人士及专家,一窥四川农批市场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今年3月,自贡启动全国首家农产品数字化结算平台。受访者供图现状传统农批市场面临挑战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农批市场推向风口浪尖。农批市场长期存在的经营设施简陋、信息化水平较低、运营管理模式落后、食品安全和溯源松散等问题,被暴露于公众视野。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就要求传统农批市场能提供无接触式的交易模式,当下移动互联网、电子结算等技术的发展,恰好为农批市场转型提供了机遇。”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理事王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也对市场开办方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销售者履行义务,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这些都在于交易留痕,重构“人、货、场”生态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四川大多数农批市场还处于“房东+物业”的1.0版,即以提供交易场地,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为经营目标。“这种模式下,市场管理与商户经营之间的关联关系相对较弱,主要是物业服务相关的初级层面,并没有真正深入交易管理,也就造成了交易信息和资源的流失。不论是市场运行管理方,还是政府决策部门,对市场供需的宏观调配而言都是不利的。”王星说。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推进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进一步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农批市场升级发展提出具体指导意见。2022年1号文件中,“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需保供等要求又再次被强调。 实际上,农批市场目前自身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观需求愈发强烈。成都雨润濛阳市场水果批发区负责人李俊告诉记者,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实现了部分物业管理、价格指数报送等功能,出于疫情防控、食品安全溯源、交易便捷化、大数据指导供销等方面需求的考虑亟需升级。“通过打造智慧市场运行体系,如与金融机构合作实行农产品交易‘一卡通’,可提升市场管理水平,为调节供需、稳定价格、改善民生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履行农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李俊说。 在采访中,一些农批市场商家也讲道,交易开发票需向税务局办理代开,税务局经审查后才再能开发票,再交给消费者,开发票耗时较长。相较当前线上零售发票开具,麻烦不少,希望“让数据多跑路,人少跑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达捷对此认为,缺乏供求信息,使供求双方存在巨大的盲区,生产和采购的盲目性较强,亟需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趋势数字化赋能农批市场转型升级 一方面,疫情防控常态化倒逼传统农批市场进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的当下,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农批市场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在四川,一些大型农批市场逐步尝试农产品数字化转型升级。 位于自贡的西南农商国际(冷链)物流港今年 3月启动了全国首家农产品数字化结算平台,该平台由自贡西南农商市场负责建设。“我们计划用3至5年时间,把农产品贸易批发市场生产、加工、交易、物流等环节的数据整合起来,构建起经营管理、供应链采购、电子支付、物流配送、冷链仓储、食品安全溯源等体系,破解传统农贸集散市场及农贸冷链物流港运营分散、交易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等问题。”自贡西南农商市场负责人袁玉坤介绍,通过引入中国银联、银联商务、新网银行,实现内部结算,形成的交易大数据对于指导农产品产销流向,上下游信息互通,都将发挥智慧农业的社会效用。目前该平台已进入平台搭建阶段。 王星在农批市场调研中观察到,目前市场内交易已经很少使用现金支付,但商户自发的电子收款行为既没有留下货品交易信息,也没有与市场产生关联,每个商户资金处于零散状态。“从资金流和信息流两个方面看,都是巨大的浪费。”他说,推行场内统一的电子结算,能够有效形成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聚合,一方面帮助商户实现数字化经营管理,一方面形成资金归集效应,再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进一步提取出农产品供应链更丰富的产业价值。 数字化浪潮奔涌正盛,农批市场借助新兴技术手段激发内驱力,也触发批发市场开发公司对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日前,记者从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其依托多年来在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为不同类型的批发市场开发定制化电子结算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宁夏、山东等多地成功投入使用。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农批市场运行过程中各参与方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若想卓有成效推行电子结算,帮助采销双方增加营收,市场获得更多收益,不能盲目着急,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渐进从多个维度建设实施。“依托信息化系统的加持,促使入场流程使用便捷,严控出场货品的相关凭证,通过凭证稽查,倒逼交易留痕,符合数字化运行的基本特征。” 此外,成都九洲更是根据市场管理过程中的实际运营需要,提供智慧型系统集成定制方案。比如重点打造统一业务界面、整合各类业务场景自带系统、归并已有业务系统、提供信息高度聚合的市场运控大脑等,体现出资产运营效率提升、批零融合经营拓展、数字货币与统一电子结算应用等特色亮点。该负责人介绍,同时,接驳物联网感知设备、自动化设备、智能应用终端等各类专用硬件,以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践行双碳目标,一方面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 在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的当下,配合业务系统的使用,可将频次高的功能同步在移动设备上实现,实现大小屏数据同步。“比如,通过手机上操作小程序‘掌上农批’,就可以完成一键报修、一键抄表、一键缴费等等,还可以实现在线签约、掌上售卖等,极大方便了买卖双方。”该负责人说。 袁玉坤也表示,自贡农产品数字化结算平台项目的成功运行,将对市场、政府、商户、银行四方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前正通过宣讲和动员,让市场商户对平台功能有清晰认识,推进平台尽早正式上线。 采访中,一些农批市场主体也透露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批发商、采购商传统交易模式根深蒂固,如何让用户把农批数字化工具运用起来?需要政府引导,以及各方合力进行数字化推广宣传,这将是一个持续性、多方合力推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