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洪瑜/文 受访者供图 8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发展的通知》,从全国3万余家种业企业中遴选了69家农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产种业企业机构,集中力量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四川共有9家企业登榜,水产类有4家,分别为眉山伟继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继水产,入选品种为鲶鮰类)、眉山市东坡区鱼太子鱼苗繁育场(以下简称鱼太子,入选品种为黄颡鱼)、盐亭西部水产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水产,入选品种为鳜鱼)、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岛湖,入选品种为克氏原螯虾)。种业强,亟需企业强。当前,上述水产种业“国家队”企业在各自苗种发展方面是何现状?如何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工作人员筛选斑点叉尾鮰鱼苗。“选手”主攻方向:斑点叉尾鮰引进优质亲本,积极改善种质资源 “今年繁殖的8000万尾斑点叉尾鮰全部卖完了,供不应求!”8月22日,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胡福良介绍,伟继水产是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在四川的唯一扩繁企业(全国共4家)。眉山作为四川乃至西南知名的水产苗种产地,正以伟继水产等公司发挥着龙头示范作用,重点开展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等名优新品种的繁育推广。 2019 年伟继水产被省水产局评定为‘斑点叉尾鮰’等鱼种省级水产良种场,聚焦斑点叉尾鮰繁育销售。得益于“江丰1号”发病率低、生长速度快等优势,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这个品种非常认可。“江丰1号”生长速度超过普通品种20%,但我国斑点叉尾鮰原种亲本存量少,加之繁育生产中的近亲交配和小群体繁殖、累代养殖,导致种质退化现象日趋严重。 眉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科科长陈兵表示,作为传统产业,眉山水产苗种繁育有着共性问题。一方面,本土优质亲本资源较少,另一方面,很多养殖户通过自繁自养繁育出的鱼苗,导致品质退化,因此,只有通过技术选育才能提升斑点叉尾鮰在国内的品质。 “ 目前我们已有13000组亲本存栏,下半年我们还将准备引进5000至8000组优质亲本,通过三至五年时间,逐步替代普通叉尾鮰,改善种质资源。”原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现伟继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继业说,伟继公司拥有种苗繁育场1500余亩,是西部地区最大的水产种业企业。伟继水产将继续发挥龙头作用,着力推动眉山水产种苗生产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工业化。“选手”主攻方向:黄颡鱼更新优质亲本,选育抗逆性更强的配套系 “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公布后,我们第二天就马上开会,针对黄颡鱼育种、繁育、养殖等技术开展专题商讨、规划。”鱼太子鱼苗繁育场技术总监、眉山市永丰饲料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李宁介绍说,入围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对他们来说既是责任也是机遇。2010年前后,鱼太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大规模生产杂交黄颡鱼鱼苗,今年共产出杂交黄颡鱼50亿尾,成为四川乃至西南知名的黄辣丁鱼苗繁育企业。 “我们2010年开始,就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收集野生亲本,仅仅去年一年,我们就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与眉山当地的50余家繁育户共同更新优质亲本10万斤,并将黄颡鱼每年人工繁育批次从5次、6次减少至3次甚至两次,坚决保证雌鱼卵子发育,保证水花质量。”李宁介绍说。 据了解,鱼太子隶属于眉山市永丰饲料有限公司,是眉山市永丰饲料有限公司促进产业链发展的组成部分。“饲料是我们的一张王牌,也是我们推进黄颡鱼选育的重要帮手。”李宁表示,永丰饲料有限公司采用瑞士设备,生产的产品涵盖黄颡鱼、江团、斑点叉尾鮰、加州鲈等各种水产专用饲料,为鱼苗的成功选育保驾护航。“水花形态时利用我们特制的微囊料可以顺利帮助鱼苗开口,从而更加安全度过水花期。”李宁说。 除此之外,太子鱼还与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中国水产科学院、上海海大、四川农大、四川省水产所等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黄颡鱼、斑点叉尾鮰、江团等特种鱼育种、营养等提供技术支撑。谈起下一步打算,李宁表示:“未来,我们将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参与种质资源的保护、鉴定和发开利用。针对黄颡鱼产业现状,我们将继续扩大黄颡鱼选育群体,利用多种育种方法及技术,选育出抗逆性更强的配套系。”“选手”主攻方向:川鳜1号开展良种选育,打响四川鳜鱼品牌 “水产品种的不断创新,是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种源保障。我们计划用三到四年时间,针对‘川鳜1号’进行培育攻关,研究培育‘川鳜 1号’三代、‘川鳜 1 号’四代,提升种质资源,做强四川鳜鱼品牌。”盐亭西部水产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部水产)总经理杨小军谈起入围国家种业阵型企业时如是说到。 盐亭县西部水产现代农业园主导产品为国家地标产品“梓江鳜鱼”,建成3000余亩集中连片标准化鱼池,是四川省内最大的水产精养基地。“良种缺乏、过度近交、病害等原因是鳜鱼种质退化的主要因素。”据杨小军介绍,目前西部水产与省水产研究所、川农大共同开展良种选育、饲料研发等工作。 “现在我们有 8000尾‘川鳜1号’一代亲本存栏,10000尾‘川鳜1号’二代亲本存栏,希望通过几年时间,繁育出抗病能力更强、体色更好、体型更加修长的鳜鱼。”据介绍,鳜鱼为掠食性鱼类,贪食,一次饱食进食量达到自身体重50%以上,存在吃食幼崽情况。 “‘川鳜 1 号’三代、‘川鳜 1 号’四代有望改变‘大鱼吃小鱼’的局面,提升整体养殖效益。”据介绍,四川鳜鱼饲料驯养标准化较低、专用配合饲料起步晚,为此西部水产与科研院所共同合作,初步构建了鳜鱼人工驯食饲料的标准规程,专门研发了鳜鱼专用配合膨化饲料。“选手”主攻方向:小龙虾苗掌握“芯片”密码,年繁上亿尾虾苗 “今年我们共生产1.5亿尾1厘米虾苗,市场供不应求。”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技术总监张克磊介绍说,该公司通过5年技术攻关,实现了四川本土小龙虾苗品种选育到规模化繁育从0到1的突破。掌握了小龙虾良种繁育的“芯片”密码,攻克了小龙虾苗种规模化繁育“卡脖子”技术难题,解决了小龙虾虾苗紧缺、运输成本高、成活率低、品质差等系列问题,大大提升了四川小龙虾产能和社会效益,这也是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围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的主要原因。 “产业要发展,必须在种业上有突破。”张克磊说,小龙虾的苗种供应是制约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小龙虾种质资源受遗传基因、生长环境等因素影响,公司自主研发“五控技术”,规范“选种、配种、育种”三大流程,通过家系选育方式致力于选育生长速度快、规格大、抗病性的小龙虾。据了解,公司今年的1.5亿尾小龙虾苗产能与去年持平,但在大田生产小龙虾秋苗规模化繁育上有了重要突破。“今年八月份我们良种场大田里的秋苗规格普遍已达1厘米以上,将填补四川早虾养殖苗种供应不足的问题,推动小龙虾在春节前后大量上市,进一步凸显四川早虾优势。”张克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