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罗敏5月11日,在成都市新都区斑竹园街道金和社区,连片小麦壮硕挺拔、颗粒饱满,散发出阵阵麦香。当天,新都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新都区小麦高产示范片现场实打测产验收。经现场随机收取2.58亩小麦测算,实收折合亩产514公斤。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的张良介绍,测产结果小麦亩产过千斤,创新都近年来小麦亩产新高。记者了解到,小麦田之所以有好收成,离不开从良种到良法的综合施策。 “今年新都小麦高产示范片共1000余亩,测产的这个片区涉及200亩,种植的示范品种是‘川麦1247’。”张良说,“川麦1247”于去年10月26日播种,到今年4月底陆续迎来丰收。该品种具有早熟、丰产、抗逆性强等优势,是机插秧前作首选早熟型小麦品种,为水稻留出更长的栽插窗口期,并且在抗小麦重点防治病害赤霉病、条锈病等方面表现突出。 小麦在播种、出苗及越冬等不同阶段,都会遭遇不同病虫草害考验。种植该片小麦的丰收农机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小麦四叶一心期进行了化学除草,及时清除麦田杂草,并在初花和盛花时两次“一喷三防”,有效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率。 “预计今年全区小麦高产示范平均水平将在400公斤以上。”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快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助力全区“天府粮仓”精品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