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强 罗昊 康勇 记者 李全民)初冬时节,走进旺苍县普济镇池龙村黄茶茶园,垄垄茶树郁郁葱葱,村民们散布其间,修剪、施肥、除草……一派繁忙的景象。“我在茶园干了几年了,平时主要负责茶树修剪、茶园除草等工作。”权基荣正在对茶树进行修剪,“这里的茶叶品质好,旺季时我和老伴儿一天能采七八斤茶叶,直接送到村里的茶厂去卖,两三个月就能挣万把块钱呢。”侯映安家以前是贫困户,家里主要收入靠打零工。2019年至2020年,旺苍县累计投入涉农整合资金66381万元,建成集体茶园2万余亩。1125户通过在茶园务工增加收入实现了脱贫。侯映安一家能实现增收是旺苍县实施经营性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旺苍县乡村振兴局以纪律作风整顿为抓手,转变干部作风,做好扶贫资产管理。该县实施“三坚持”排查清家底,破解“归谁所有”问题、“三聚焦”明晰定归属,破解“归谁所有”问题、健全分配机制,破解“怎样分配”问题的扶贫资产管理模式,进一步建立扶贫项目资产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确保项目资产稳定良性高效运转,全面构建长效稳定的带贫益贫机制,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好保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三坚持”排查清家底,破解“归谁所有”问题扶贫资产的管理一直困扰着一线基层政府。这些资产往往跨越年度大、涉及领域多,使用前需要排查的环节更是非常多。为了让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得合理、用得安全、用得透明,旺苍县通过“三坚持”排查摸清了家底。县、乡、村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优势盘清扶贫资产底数,创新实施“五步确权登记工作法”将所有扶贫资产一次性确权到位,并明确到户项目形成的资产,产权归项目受益户所有,由受益户负责经营,确权到村的扶贫资产,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为了保障扶贫资产使用的透明度,旺苍县各单位通过签订移交单的形式,将扶贫资产交付给项目受益对象,并明确产权归受益对象所有。实行“村建明细账、乡建管理账、县(部门)建监管账”,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并将数据全部录入国家防返贫监测系统大数据平台,定期进行更新,实现了资产台账智慧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切实做到资产有账可查、资产状况一目了然。据盘算,该县自2013年来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5.8794亿元,其中纳入统筹整合14.6亿元。2013年至2020年全县共形成扶贫资产6497个,其中个户资产1899个,村组集体资产4536个,国有资产62个。“三聚焦”明晰定归属,破解“归谁所有”问题旺苍县盐河镇龙潭村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建养菌棚10座,发展10万袋食用菌,预计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增长8万元。东河镇南阳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自主经营模式,发展黄茶150亩,猕猴桃种植100亩、桃李园2000亩,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5万元。针对确权到村的扶贫资产,鼓励村集体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禀赋,探索多渠道、多业态、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创办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扶贫车间等经营实体,对资产进行统一经营,激发村集体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东河镇狮子村租赁闲置房屋80平方米,用于幼儿教育,出租原预制场400平米,预计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万元。高阳镇双午村利用2021年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预算资金100万元,在县城区购置商贸店铺等固定资产1套,开展农特产品经营活动,预计2021年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借助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强、示范效果好的优势,将农业设施产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仓储中心、畜禽水产养殖场等集体资产,开展租赁经营。通过合作经营、委托管理、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业态互补,合作共赢。木门镇三合村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建成的7400平方米圈舍入股农业企业经营,预计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达6万元。尚武镇胜利村将三元仔猪400头,生猪饲料70吨进行估价,以估价值100万元入股给柏林畜禽有限公司,每年实行按股分红。针对专业性较强的扶贫资产,如规模化农业产业、标准工业化生产等资产、采取合作经营、委托管理、入股分红等方式,将扶贫资金精准投入到有市场、高效益、强续航的优势产业中,带动农户务工,有效实现业态互补、合作共赢,既盘活了扶贫资产,又夯实了扶贫“家底”。健全分配机制,破解“怎样分配”问题按照“四议两公开”方式,合理确定村级资产收益分配方案,在收益分配过程中,结合资金来源、筹集方式、受益群体等多方因素,综合考虑产业类型、行业特点及市场平均回报率等,将扶贫资产经营收益优先用于脱贫不稳定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剩余部分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切实优化收益分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红收益,在脱贫前,村集体积累、贫困人口、非贫困人口按3:3:4的比例进行红利分配;在脱贫后,村集体积累、低收入人口按7:3的比例分配红利。鼓励受益群众将分红资金再入股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滚动扩大分红规模,实现二次分红收益。村集体经济积累按照8:2的比例分配公积金和公益金,公积金打捆用于村集体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组织成员全员分红,或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用于支持项目实施村农户产业发展。按照农户家庭收入、劳动能力等情况进行分类分档,建立收益滚动使用、差异化分配机制,拉开分配级差。通过设置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不稳定贫困户、边缘易致贫通过劳动获得工资性增收,提升自主脱贫能力,有效解决平均主义和“泛福利化”的问题,坚决杜绝“一发了之、一分了之”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资产监督,破解“谁来监督”问题该县制定了《旺苍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资产建设运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审计监督部门、资产受益群体、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为扶贫资产监督的主体,共同参与到扶贫资产日常监督工作中。根据扶贫资产性质和类别分类施策,采取公开公示、定期巡查、审计监督、绩效考核、第三方评估等监督举措,对资产权属界定、资产经营、收益分配、资产处置、资产维护等扶贫资产管理关键环节重点监督。充分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将扶贫资产管理使用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评范围,对经营管理好、运行正常、效益良好,优先安排新的各类项目;对扶贫资产管理差的,按类别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以责任倒逼工作落实,确保扶贫资产管理阳光透明、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