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 文/图 最近,峨眉山市高桥镇寨子村,每天上午9点,黄世海都会将宰杀好的峨眉黑鸡送往市区的一家连锁超市,这是他两个月前艰难开拓出的新渠道。超市社群团购价34元/斤,虽然通常只有一两只的预订量,但他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 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世海尝到峨眉黑鸡,那“真正的鸡肉香”让他深深着迷,从此与峨眉黑鸡结下不解之缘。如今,黄世海在寨子村建起的世海原种鸡场,是峨眉黑鸡唯一上规模的养殖场,也顺理成章地被评为峨眉黑鸡保种场,成为我省44个部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之一。 然而,谈及自己22年的峨眉黑鸡养殖经历,黄世海内心五味杂陈。他早没了最初的豪情和干劲,甚至有些力不从心、壮志未酬。 这般情形,恰好折射出峨眉黑鸡目前的尴尬境地:作为收录进《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四川地方鸡品种之一,峨眉黑鸡商业利用方面进展不顺,产业化运营模式尚未形成,仍是“养在深山无人识”。世海原种鸡场里散养的峨眉黑鸡。一个心生动摇的保种人 峨眉山市杨柳街农贸市场附近,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店铺,褪色的门头、边角翘起的宣传海报、杂乱堆放的打包箱、冷柜里“孤零零”的生鲜鸡肉,都映射出这个店铺生意不太景气。 自2011年开张至今,该店铺一直是黄世海售卖峨眉黑鸡的主要渠道。“前两年真的不想干了。”面对记者,黄世海仔细擦干净手中的鸡油残留,无奈地说。 回忆起与峨眉黑鸡的结缘,他感慨万千。“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养蛋鸡,2002年,偶然在一位农民家里尝到峨眉黑鸡,那味道让我难以忘怀。”他因此毅然放弃了蛋鸡生意,专心养起了峨眉黑鸡。“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买到50只原种鸡。当时我就想,一定要保护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本地有这么好的鸡。”黄世海回忆,一路走来,他为带动更多人养殖骄傲过,因获评“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兴奋过,为选育出新品种高兴过,但目前更多的是失落和惆怅。 2011年,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家禽研究团队来到世海原种鸡场,开展峨眉黑鸡保种选育、配套养殖技术研究。7年后,峨眉黑鸡同“大恒肉鸡”新品系进行杂交改良,新群体不仅保留原有肉质和风味,出栏时间还缩短近四分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靠此盈利不过一年,世海原种鸡场暴发了鸡瘟,“损失了几百万元”。这段经历让黄世海的峨眉黑鸡养殖事业从此一蹶不振,至今没有完全恢复元气。“房子、车子全被拍卖了。最难的时候,要靠卖首饰,才能凑足一车饲料费。”说起当初的窘境,黄世海的妻子廖桂容难掩唏嘘之意,“如果继续养蛋鸡,早就发财了。” 如今,世海原种鸡场存栏量不过万余只,已是夫妻二人勉力维持的结果。“行情不好。现在每天只能卖二三十只鸡,逢年过节相对好一点。”交谈中,记者明显感到,作为峨眉黑鸡的保种人,黄世海似乎已心生动摇。峨眉山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队在对峨眉黑鸡进行资源评价。一个意义重大的地方鸡种 据专家调研确定,峨眉黑鸡主产于峨眉山市高桥镇、龙池镇、龙门乡等地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树林中。在自然隔离的生态环境中繁衍成百上千年,让峨眉黑鸡成为一个外貌特征基本一致、遗传性较稳定的地方鸡种,是优良的地方鸡种遗传资源。 自1974年由省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第一次调查后,峨眉黑鸡走入大众视野,先后被收录于《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1989年)、《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2011年)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这相当于峨眉黑鸡拿到了全国通行的畜禽资源‘身份证’,能享受国家、省市级遗传资源保护、畜禽品种培育与推广的政策资金扶持。”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赵小玲说。 但有了“身份证”,并不意味着万事顺遂。一份成文于1982年的《峨眉黑鸡调查报告》中,调查组成员、原峨眉县畜牧局工作人员姜明元曾提到:“应建好适当的保种选育推广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做杂交组合试验。”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家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余春林介绍,通过原种场进行活体保种,是保持畜禽资源原种基因纯正性的重要方式。峨眉黑鸡长期处于散养状态,数量逐年减少,开展保种选育工作缺乏规模养殖场作为有效载体。 在黄世海开始养殖峨眉黑鸡时,规模化养殖峨眉黑鸡者还有其他四家,均因市场开拓失败退出,黄世海成了支撑建原种场的“独苗”。2015年8月,世海原种鸡场被评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常年保护饲养峨眉黑鸡原种鸡3000余只。“我不干,更没人干。”他感慨。 然而,峨眉黑鸡在产业拓展上一直没有形成成熟模式,黄世海的生意做得并不顺利。“赚不到钱。”黄世海坦言,曾信心不足,一度想退出保种名单。 峨眉黑鸡作为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的品种,保种是一份荣誉,更是责任,这根“独苗”必须保住。“所有能争取到的信贷支持、农业产业政策支持、技术帮扶,我们都极力争取过来,为他重树信心。”峨眉山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廖世伟介绍,世海原种鸡场作为市内唯一一家省级保种场,是主管部门的重点扶持对象。2021年至2023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连续三年下拨20万元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资金,用于峨眉黑鸡的保种选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及设备更换,世海原种鸡场连续三年都得到项目资金倾斜。“保一个品种,就是保一个基因库。峨眉黑鸡在丰富家禽种质资源的生物多样性、挖掘优质基因以培育肉鸡新品种方面有重要作用。”在赵小玲看来,峨眉黑鸡的价值在当下难以体现,但终将在未来显现。峨眉黑鸡原种鸡鸡舍。一个亟待开发的特色产业 在世海原种鸡场,我们对峨眉黑鸡“不太乐观的处境”有了更深切的感知。 因为财力有限,鸡场还用着十几年前的设备——在外地鸡种龙头企业用可孵化12万枚鸡蛋的全智能孵化机时,峨眉黑鸡的最大养殖户还用着需要手动翻蛋的小型孵化机。为了缩减成本,鸡场面积从600亩缩减到260亩,工作人员由10余名缩减到3名,“峨眉黑鸡原种鸡”的挂牌需要手机照明才能看清。 寨子村1组村民黄淑华养峨眉黑鸡已有12年,每年从世海原种鸡场购买10余只鸡苗。但她从没想过扩大规模,“白羽肉鸡40天就可出栏,峨眉黑鸡却至少要5个月,养殖成本高很多,且没有销售渠道。”根据统计,峨眉黑鸡目前的存栏量为3万多只,除了黄世海,都是像黄淑华这样的散户。 黄世海还在坚持。他现在要操心的是怎么争取更多订单,解决眼下困境。去年,他与乐山一商户达成经销合作,今年,他几经周折与一家连锁超市取得联系,指望通过这个渠道,将更多峨眉黑鸡送上本地人的餐桌。“我们每天会在社群里推荐,但因售价较高、消费者了解有限,预订人群不太多。”这家连锁超市工作人员吕丽红说。“在禽类生鲜里,峨眉黑鸡是高端产品。”超市相关负责人舒燕透露,接下来还将通过发布基地直采视频、推出门店试吃等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如果每家门店每天有三到五只的预订量,我们才会考虑上架销售。” 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的原则。采访中,多位相关人士表示,保种是峨眉黑鸡最重要的工作,产业化开发与利用可量力而行。然而,畜禽遗传资源需要活体保种,活体保种需要一定规模的民间养殖场,一定规模的民间养殖场需要盈利支撑。这就意味着,要做好保种,必定需要形成一定的商业盈利和产业化开发模式。 对此,原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功能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团队成员杜华锐有很深的体会。“在保护的同时必须进行开发利用。”杜华锐从2011年参与峨眉黑鸡的保种选育和开发改良工作。他认为,只有当像黄世海这样的保种人实现盈利,才能反过来推动保护工作持续进行。“从生长性能、市场接受度各方面来看,峨眉黑鸡的商品属性还不高。”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鸡专家组成员、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尹华东直言,如果要激发产业化发展的潜力,首要任务是尽快培育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升产蛋率、缩短生长周期、提高养殖效益等都是重要方向。 去年,峨眉山市出台《峨眉山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提出要持续抓好峨眉黑鸡保种扩繁工作。“未来还要持续进行新品种选育,着力提高峨眉黑鸡生长性能,增加市场优势。”峨眉山市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廖世伟表示,作为职能部门,峨眉山市农业农村局也将继续加强峨眉黑鸡的保种培育与宣传等工作。 5月27日,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家禽研究团队再次前往峨眉黑鸡保种场进行技术指导,也尝试着为黄世海的生意出谋划策。余春林说,要从全国133个地方鸡品种中脱颖而出很难,“拓展峨眉黑鸡的应用场景,与峨眉山旅游、乐山美食捆绑,或许是条出路。” 世海原种鸡场背面朝峨眉山,遥望峨眉金顶。它所处的寨子村,属环峨眉山康养片区核心地带,峨眉山市正在这里重点打造寨子·茶里茶旅融合产业园区。对此,峨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项目负责人徐驰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寨子·茶里茶旅融合产业园区建设是峨眉黑鸡涅槃重生的好机会,“一旦把‘康养、绿色、高端食材’概念植入到游客心中,峨眉黑鸡总能发光发彩。”商超里售卖的峨眉黑鸡鸡蛋。记者手记不让“峨眉黑鸡”留遗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杭)当游客们登上峨眉山金顶,向下俯瞰时,定然想不到在对面半山腰中,竟隐匿着一群身姿矫健、身披黑羽的“原住民”。它,就是峨眉黑鸡,一种峨眉山地区独有的特色鸡种。 鬼斧神工的峨眉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而峨眉黑鸡这一独特物种,更是大自然的馈赠,其没被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实在遗憾——这是我们在深入追踪峨眉黑鸡生存现状时的深切感受。 峨眉黑鸡于上世纪70年代被畜禽资源调查人员发现,当下养殖规模大约为3.5万余只,主要的养殖方式一直为农户散养。在近20年的种源保护过程中,黄世海的养殖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世海养殖场是目前唯一具有一定规模的峨眉黑鸡养殖场,正是依托这个养殖场,科研人员才得以顺利推动和实施峨眉黑鸡遗传资源的保种研究。可是,黄世海作为养殖户在生意上走得并不成功,而峨眉黑鸡的产业化更无从谈起。 按照现行政策,作为“良种”资源,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保种是基础性工作,对商业和产业化开发利用并未作出要求。但是,倘若只是依赖民间活体养殖进行保种,一旦商业化的开发利用不顺利,保种工作亦会陷入岌岌可危之境。从这个层面理解,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实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峨眉黑鸡身上,我们也明白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涉及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市场开拓、养殖繁育、产业规划等方方面面,充满困难与挑战,绝非调查报告中的一句评价、新闻报道中的一两个切面所能呈现。 鸡作为传统家禽,是珍贵的遗传资源宝库。近年来,四川不断深化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力度,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的地方鸡品种就有14个,是我国地方鸡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除旧院黑鸡、峨眉黑鸡之外,还有彭县黄鸡、米易鸡、石棉草科鸡、四川山地乌骨鸡(兴文型、沐川型)、泸宁鸡、凉山岩鹰鸡、藏鸡、金阳丝毛鸡、广元灰鸡、黑水凤尾鸡、羌山云朵鸡和平武红鸡。确保地方鸡种资源不消失,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家禽遗传资源基因库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自主培育肉鸡新品种、推动全省畜禽种业发展的重要需要。 鸡的消费是仅次于猪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市场。随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健康饮食观念加深,高品质肉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若是规划得当,不论产业规模大小,这“14只鸡”理应都是地方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把握的资源和机会,不至于出现峨眉黑鸡目前这样的尴尬局面。而显然,改变这种局面,不是单靠“世海”一个养殖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