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李雅蓉)雅安市雨城区山川灵秀、气候温润,孕育着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雨城区立足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紧扣“打造成渝地区初级农产品保供基地”目标,深耕农业领域,创新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业强区之路。雨城区草坝镇大元村蔬菜基地。雨城区农业农村局供图科技赋能,撑起生猪产业保供“大梁” 生猪产业作为雨城区农产品保供基地建设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成渝地区猪肉供应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该区生猪养殖发展形势稳中有进,2024年,全区生猪存栏量攀升至10.0741万头,同比增长5.1%,能繁母猪存栏1.151万头,同比增长3.23%,全年生猪累计出栏19.0089万头。 “目前,全区已建成56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其中5家为国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8家为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养殖模式上,主要以雅安巨星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星公司”)为核心的“公司+农户”代养模式和以鑫伟公司为代表的“自繁自养场”模式为主。2024年,随着巨星公司二、三期项目的相继投产,全区已形成优质种猪1.55万头、仔猪43万头的年生产能力。 “公司的规划设想是在雅安地区的生猪自养和代养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100万头。”巨星公司总经理唐长春表示。 “我这个猪场以前年出栏近5000头肥猪。去年6月,我们养殖场和巨星公司达成了代养合作,代养后一年能达到1万头的出栏规模。现在我们只管养猪,收入也比以前翻了番。”雅安市民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由春说。 “2022年至今,我们已有3期项目投产,存栏种猪1.5万余头,其中第3期作为科研场,还将针对生猪育肥开展营养类研究。”唐长春说,同时,为延伸产业链,一个年生产能力36万吨的饲料厂也在规划中,建成后将解决整个雅安地区巨星公司所属生猪的“口粮”问题。 事实上,科技赋能已成为推动雨城区生猪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巨星公司三期生猪养殖项目斥资2亿元打造智能化养殖标杆。七级圈养殖结构搭配先进的智能化养殖系统,从精准的液体饲喂,到高效的疾病防控,再到科学的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每个环节都彰显着科技力量。巨星公司一期和二期项目采用的“三全三自动”先进养殖模式,即全封闭、全漏缝、全环控,自动料水线、自动清洁、自动环控,科学划分生产区、生活区、环保区、消洗中心四大区域,以全球顶尖科技打造全亚洲动物一流居住环境,为生猪创造了优良的生长环境,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率和猪肉品质。 如今,雨城区以晏场镇、八步镇为核心,规划建设绿色养殖产业园区,以巨星公司、鑫伟公司为龙头,采用“1+N”布局构建生猪产能体系,打造以智慧型种猪场为核心的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通过“公司+农户”代养模式,带动众多农户参与养殖,有效提升了养殖产能,增强了雨城区生猪在成渝市场的竞争力。多元产业,特色种养编织保供“网络” 长势旺盛的贡菜铺满山地斜坡,为大地披上绿衣,展露着盎然的生机。2月27日,雨城区草坝镇大元村贡菜种植基地里,大元村村委会副主任卢德芳介绍,大元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共流转土地 400 亩,打造“粮食+蔬菜”复合种植区。“我们村去年开始尝试种植贡菜,第一季栽种了120亩,今年第二季已扩种至400亩。上一季贡菜平均每亩产量达6000斤左右,本季预计每亩产量可达 7000斤,村里不仅增添了特色产业,村民还能通过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无论是生猪产业还是贡菜产业,都只是雨城区倾力打造成渝地区初级农产品保供基地的一个切片。在雨城区初级农产品保供基地“网络”构造中,全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行动一直大步向前。 茶产业是雨城区的传统优势产业,“雅安藏茶”闻名遐迩。雨城区通过建基地、育龙头、精加工、拓市场、塑品牌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如今,“雅安藏茶”年产量稳定在1.6万吨以上。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雨城区加强森林“四库”建设,实施万吨熊猫竹笋加工项目。鲜嫩竹笋经精细加工后,备受市场欢迎,自主研发的手剥笋、泡椒笋等产品 畅 销 全 国 10 多 个 省(市)。同时,推进水产产业升级,打造全省最大的棘胸蛙(石蛙)繁育养殖基地,冷水鱼产量不断攀升,丰富了成渝地区水产市场供应。 目前,雨城区农产品保供基地分布于区内周公山镇、上里镇、碧峰峡镇、草坝镇等。这些区域自然条件优越,且地势多样,既有适宜蔬菜、水果种植的平坦耕地,也有适合茶叶种植的山地,为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提供了理想环境。雨城区正积极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对本土优质农业资源进行就地转化、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全方位提升雨城区农产品保供能力。政策引领,锚定方向开拓保供“新局” 目前,雨城区提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立足“两轴”优势,将链条做长、特色做优、优势做强,以一产带二产促三产,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初级农产品保供基地,夯实雨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2025年,雨城区将“守牢底线、提质增效、城乡融合、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为“三农”工作总体思路。在政策扶持上,雨城区以市级“菜篮子”工程项目为抓手,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同时,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建设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常态化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推动保供基地的现代化发展。 下一步,雨城区将立足现有生猪产业基础,以科技赋能和“智改数转”为抓手,不断拓展生猪“全产业链”,全力建设“国家级肉制品储备基地”;加快建设鸡、鸭、兔、牛及果蔬等有机种养基地,满足市场对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招引龙头企业入驻,加快推进农业从种养加工到餐饮终端的延伸,逐步形成供应成渝、辐射西南的预制菜产业基地。 当前,雨城区正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朝着打造成渝地区初级农产品保供基地的目标大步迈进。未来,雨城区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在为成渝地区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安全的初级农产品的同时,构建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贡献雨城力量,书写农业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