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20-01-03

    四川农村基层一线2万多技术人员为农业产业提供高效服务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范莉

  2019年12月24-25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情况集中绩效考评”在成都举行,36个省级实施单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连、宁波、青岛等3个计划单列市、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相关负责人在10分钟汇报之后,经过考评组专家和80多位参会人员现场网上打分,最终,四川以83.33分的成绩名列第三。

  目前四川省农技体系内有2万多人在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扶贫,有驻村农技员1万多人、专家团队8干多人、巡回服务小组几干人、科技扶贫万里行1千多人,三州三区专家团近百人。四川缘何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

image.png

资料图片

    提升素质 打通农技普及“最后一公里”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已实施11年。“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基层农技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培育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就是要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农技人员,留得住、干得下、干得好,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技术推广处副处长付长亮介绍说。

  四川省是最早实施该项目的试点省之一。在十一年的试点过程中,我省通过探索实施增值服务合理取酬、促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同时,以现代农业“10+ 3”产业体系为抓手,选择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模式,通过协同推广等方式,对基层农技员进行“边学边实践”“过筋过脉有指导”的培训,着实提升他们的技术服务水平。

  “2018年12月省财政、省农业农村厅下达2019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0946万元,其中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2000万元,通过协同推广将农业科研院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产业为纽带,实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技术服务与生产需求有效对接。”陈开勇介绍说。

  猕猴桃产业重大技术推广首习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研究员涂美艳告诉记者:“基层农技人员处于现代农业科技普及的‘最后一公里’,怎样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素质是关键。”

  “我们在水稻产业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实施试点基地,将优质稻绿色提质高效栽培技术、多元化种植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两季田水稻节水节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等综合运用,实现快速推广和应用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农技人员参与全过程,对他们的技术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提升。”水稻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首习专家、四川农大教授任万军这样说道。

  陈开勇介绍,四川已实现了农技推广体系乡镇全覆盖,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专科以上文凭较2009年提高约20%、无职称人数较 2009 年下降近20%,全省有各级农技推广机构8929个,公益性推广体系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稳定队伍 四川创新融合发展机制

  为稳定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四川崇州市、广汉市、丹棱县等地探索建立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

  2017年起广汉市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鼓励农技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

  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农技员林伟,从2018年起与广汉垦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签定合作协议,为合作社提供协调种植品种、指导育种、移栽、田间管理以及销售一条龙服务。

  成都市崇州市则支持农技人员进入合作社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崇州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农技员罗通,自2011年起被崇州市耘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聘为特邀技术员,在当地水稻作业区探索建立区域性农机协作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激发基层农技员服务农业农村的创造力,更好地构筑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体系。如今,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9%,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8.5%。

  在考评现场,专家这样评价四川的工作:长期开展万名技术人员进村开展扶贫,培训从省级层面加以规划,对课程逐一审核,开班等过程管理到位;每年都发布主推技术,并督促落实到位。四川也是最先开展协同推广的省份,产业团队开展工作的效果好。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