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南江县:绿色脱贫的破冰之旅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12-24

    (四川省南江县委宣传部 袁华 林仲铭)四川南江,集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地震重灾县、川陕革命老区县于一身。境内山势险峻,沟壑深邃,大部分群众居住在高寒山区、地灾隐患区,农村群众出行不安全,饮水保障差……2014年精准识别156个贫困村、8.8万贫困人口……2018年实现整县摘帽,2020年全面同步小康?对南江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

  南江县大力提升脱贫攻坚的“含绿量”,蹚出了一条“授人以渔”绿色脱贫新路子。

image.png

元顶子茶场

  试水 探索创新 底部基础“强”起来

  “红岩乡云光村7户蜗居茅草房40多年,应该率先实施通村项目,凭啥不申报?”

  “交通局报假账,我村活动室在公路边上,其余三个社在山梁上,只能算一个社通公路,不能算全村通。”

  “流坝乡黑山村连基耕道都没有,为啥不纳入?”

  这是在县交通大会战征求意见会上,大家满心积怨,众说纷纭。

  交通局也有苦衷,2014年,全县只有省道2条、县道11条过境南江,86个自然村不通达,131个行政村不通畅。交通覆盖率太低,带动面太小这是现实,也是“心病”。

  要想富,先修路。国家下达给山区通水泥路补助资金35万元/公里,而实际山高坡陡,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捉襟见肘的贫困县财政资金缺口从哪里来?南江县大胆探索,建立“整合项目、社会垫资、企业捐资、群众筹资”的修路机制,修不修群众议,修多少群众定,修好后群众管,为“修路缺钱”找到了办法。全县打响了修路攻坚战。

  山东、河南等地的南江籍企业家听说家乡要修路了,纷纷解囊捐资1200余万元;成都南江商会纷纷联谊,也为家乡修路募集资金;坪河、兴马等乡镇在外募集60余万元,捐款50万元以上的9人,10万元以上的56人;大河镇观音寺村涂仕雄个人为家乡捐款120万元……

  捷报频传,组组数据喜人。一时间,全县48个乡镇208条村组道路宣布开工。在外企业比爱心、看奉献,村社干部比组织、看能力,施工企业比进度、看实效,大家争先恐后,不甘示弱,自主脱贫鏖战正酣。

  三年来,社会垫资10.22亿元,募集资金2.6亿元。

  通过项目资金和筹措资金,全县通车里程累计达到5394公里,其中铁路39.7公里、高速公路121公里、国道2条136.8公里、县道11条386.4公里、乡道33条570.5公里、村组道路4139.2公里,实现了乡镇、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100%。形成了外达内连、通村畅乡的交通网络格局,有效缓解了财政压力,赢得了脱贫攻坚的时间和主动权。

  修路热情的背后,是对摆脱贫穷的渴望和期盼。只有路通了,修房子的材料才运得进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8475户,地质灾害避让搬迁6153户,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安置7155户,改造土坯房3.5万户,完成516个村卫生室新、改、扩建工作,新建改造农村供水工程1097处,建成综合体5个、中心村20个、聚居点650个、巴山新居6.2万户,对18个重点集镇进行了风貌改造,街区净化、绿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乡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破冰 谋定后动 扶贫路径“绿”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江县落实39名县级领导、468名科级干部、1.5万名党员干部主动与2.4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185个帮扶单位与156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选派县级部门、乡镇3667人分别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并组成驻村帮扶大军。

  驻村更“住”村,吃住在村上,专职专责专抓,开始了“知青下乡”进村入户、人人见面的帮扶工作。

  平岗乡第一书记蔡正茂为了工作不拖后腿,将在正直镇读书的女儿转到平岗乡小学;侯家镇的陈巧玲生完孩子刚满月,主动放弃产假,投身工作……

  驻村大军通过走访、排查、调研,纷纷向县委、县政府“禀报”:基层干部年龄老化,讲不透政策、用不来电脑,能力弱化,有心干事,无力成事。

  的确如此,现在农村大多是妇女、儿童、老人,30岁-50岁的“中坚力量”普遍外出,基层干部结构不优、部分能力不强,解决基层干部班子队伍和提升适应工作能力迫在眉睫。

  谋定而后动,南江在全省率先创办村级后备干部人才专修班,利用职业技术学校,对农村优秀人才、在读职校生、返乡创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遴选培训。

  白珠村的曹毅退伍返乡,成为第一批学员,也是第一批走上了村支书岗位。上任后,他引进企业流转撂荒土地300多亩,种植莲藕带动27户贫困户发家致富,白珠村率先脱贫。像曹毅一样的首批116名学员中,有103名学员进入村班子,16名担任村支书,13名当选村主任。通过培训,村干部平均年龄44岁,143名成为生产大户、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489人成为“土专家”“田秀才”。

  去年8月,“专修班”升级为“巴中村政学院”,负责对巴中市村级干部进行培训,其经验在全省、全市推广。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驻村工作队伍里的党员把组织关系都转到了村上,共同参与村委议事决策,充分调动了干事创业积极性。”组织部杨清辉介绍道。

    突破 强化保障 群众腰包“鼓”起来

  “产业兴,则农民富。要实现高质量脱贫,只有在产业发展和群众持续增收上下足功夫。”南江县委意志笃定。

  东榆镇安家坝的孙平一家5口,两个孩子读书,两夫妇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老人因常年患病,每年要吃一两万元钱的药,像这样的既缺劳动力又缺资金的贫困户,能否脱贫?

  “能!”养一批鸡鸭和牛羊,销售后就可达脱贫标准。但羊牛卖了,没有收入又返贫了。

  真是“脱贫容易,防返贫更难。”南江县深思谋远,开出了“借羊还羊”的新“方子”。

  2016年6月13日,孙平从合作社借来20只能繁母羊和一只种公羊,并跟合作社签下合同:借的时候对21只羊称重,两年后还羊时再称一次重,合作社便按市场价给超出部分“买单”,而孙平得为少了的部分“补差”。两年间所生产的小羊归孙平所有。

  孙平给大家算账:第一年繁殖了50多只,估计两年还羊后还能净得60多只,加上还羊超重部分挣来的钱,纯收入3万-4万元。看了圈里存栏的100多只羊,全家对脱贫奔小康充满信心。

  当前,南江正抓住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定点帮扶和中国工商银行帮扶机遇,全面推广“借羊还羊扶贫模式”,1400余户像孙平一样适合养羊的贫困户将甩掉“穷帽子”,并围绕绿色生态资源陆续上演“借牛还牛”“借鸡还鸡”……

  “订单农业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只管生产不再担心销售。”沙河镇上营村村民熊正双如是说。

  南江坚持把订单农业作为富农增收工程,与四川益雅农业公司、环永农业龙头企业等20余家签订订单合同,建立“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就金银花、茶叶、油菜、土豆、萝卜等特色农产品和时令季节蔬菜保底收购,目前订单农业已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

  脱贫不仅让群众致富,还要集体有收入才行,村集体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在贫困村推行“3个1/3”分红模式(按集体股、贫困户股、普通户股“3个1/3”的方式,量化分红到人)。目前,有5668户贫困户通过入股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年人均分红300元。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