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秋敏 记者 林立)冬日暖阳照在小凉山区的大渡河畔,一片生机盎然。在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关村社区里,一个小小的“就业扶贫车间”为全区百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居家妇女及残疾人打开了一扇致富之窗,人们在此干活,每月能挣两三千元,还可以照顾孩子,真是“瓦吉瓦”。
车间大门
据了解,金口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就业扶贫工作,近年来,先后投入中央、省、市、区就业扶贫专项资金795万元,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0余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500余人次,110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或外出务工,家庭人均收入增加2500元以上。同时,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14场,转移就业300余人次;开展“送岗位信息”活动,提供岗位12000余个;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成功59人,发放补贴5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15万元;在全区41个行政村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607个,累计兑现农村公益性岗位补贴327万元。真正实现了以就业促脱贫,带领老百姓致富增收。
为扎实推进金口河区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金口河区人社局多措并举,建立了全区首个“就业扶贫车间”,采用“车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切实解决了就业问题。今年47岁的刘晓兰是金口河区永胜乡民主村1组贫困户,家中有两名孩子在延风中学上学,为了能够方便照顾孩子,她在关村租了一套房子,然而本就贫困的她们,每月还要加付房租,生活更是艰难。在得知“扶贫车间”招人后,她便来到了这里干活,拿计件工资,每月能挣两三千元,孩子也照顾了。
“在这里工作上手比较快,每个月至少可以挣两千块,我在这里工作快一年了,收入也越来越高,家人特别高兴。”金口河区金河镇五一村村民简丽容是“就业扶贫车间”的一名“老员工”了,由于她儿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双脚致残,行走不便,许多工作对她来说都很难胜任,但在“就业扶贫车间”上班,工序简单,时间灵活,简丽容很快就上手了,在挣钱的同时,还可以就近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简丽容感到非常满足。
生产车间
“‘扶贫车间’是为家庭贫困、文化程度低、身有病残、需就近照顾家庭的人群提供的一个就业平台;技术熟练的工人,还可将零件拿回家进行组装,操作非常灵活。”金口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葛丽琼告诉记者,金口河区的“就业扶贫车间”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工人已从刚开始的二三十名增加到了上百名,其中吸纳了贫困户13名,残疾人3名。如今,金口河区虽然摘掉了贫困帽子,但精准扶贫的工作永远在路上,而“就业扶贫车间”,给予了广大贫困户、居家妇女及残疾人勤劳致富的机会,让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更加幸福的好生活。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吸引和引进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来料加工,扩大就业扶贫车间规模,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对于该区“就业扶贫车间”今后的工作,葛丽琼充满信心: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在致富奔康的路上看到希望,尝到甜头,大有奔头,为持续深入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为全区高质量脱贫摘帽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