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留住记忆 守护乡愁 阆中农民办起农耕博物馆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11-13

    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张晓东 莫子君
  在阆中市文成镇云台场新华水库旁,一座名为“云台农耕博物馆”的建筑格外显眼。300多平方米的建筑里按照农家风格进行布局装修,房间里摆放了各种农耕用具、文化娱乐设施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上千件。11月10日,博物馆的修建者陈文君向笔者讲述了他收藏这些农具展品背后的故事。

image.png

陈文君正在展示收藏的农具。

    情怀 留住记忆中的模样
  今年55岁的陈文君,是阆中市文成镇土城村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从小就对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感兴趣。由于他的热爱,村上将图书管理员的重任交给他。他干一行爱一行,把图书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农民喜爱。在工作中,陈文君还担任新华水库的签单发航员,管理场镇的清洁卫生等职责,每天都有时间看到美丽的新华水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人口大量在城市定居,导致很多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再现,比如养牛耕田、人工打谷;米面加工已经被机械化取代。而且很多农村人的后代已经不知道传统农业生产的过程,更不知农具的模样。
  10多年前,陈文君就暗下决心,要将农村生产生活用具收集展示,让人们在记忆中寻找到已经消失的东西,让这些实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这样的初衷,让陈文君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来。周末节假日,别人都去喝茶玩耍,而他却骑上摩托车到处走家串户寻觅藏品,收集到很多用具背后的故事。
    投入 省吃俭用只为收藏
  “我这些年来,在收藏和修建展览室等方面,确实也花去了不少心血和资金。这些钱都是我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还有的就是向亲戚朋友借的。”陈文君感慨地说。
  在陈文君的藏品中,每件物品都有一段故事。有一张小方桌,十分不起眼,还有几处火烧过的黑色深坑。陈文君摸着这些深坑说:“这些坑是1941年,日本飞机轰炸阆中的时候,被子弹头烫烧过的痕迹。我是几年前从老观土垭一个农民家里发现收购的。还有一个木质马鞍,是从阆中市水观镇发现的。”这个马鞍相传是1933 年红军一位首长留下的。陈文君觉得十分有意义。因为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待过好几年,这件东西弥足珍贵。
  这些年来,陈文君的足迹遍布了阆中、苍溪、南部、巴中和旺苍等地,收购的物品包括农具、生活用具、文化娱乐用具等。
  如何把藏品展示出来?让陈文君也颇费脑筋。自己家的房屋不够用,于是他在原来的食品站旧址上修建了云台农耕博物馆。从2016年开始动工,一边修建一边筹资,到今年终于全部完工,展品也有了自己的“地盘”,各种设施也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展示 期待搭上旅游快车
  “我将把这些藏品按照用具类别和用途分门别类地展示出来,另外我还根据川北农村民居和生活方式,打造了五间具有阆中风味的民宿。如果有人到我们这里来旅游和钓鱼,也可以入驻和吃饭。”陈文君告诉笔者。
  笔者在云台农耕博物馆看到,除了藏品展示区和休闲区,陈文君还精心设计了自己心目中的乡村民宿模样,以及古朴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在博物馆中央,还腾出空间摆放了农副产品,以此推介云台的农村土特产,帮助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
  “我们这里风光很好,还有著名的云台山。我相信通过我的示范引领,一定会有人看重我们这里的旅游资源。”陈文君说,现在与云台农耕博物馆匹配的设施有农村民宿、农家食堂。为了让乡友和游客可以近距离体验水上游玩的乐趣,陈文君还购买了竹筏等休闲设施,吸引游客来玩耍。
  在陈文君的藏品中,还有不少的红色文化藏品。“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还将在农博馆和云台场上展示当年红军长征的画报等红色物件,让我们的老百姓感谢党恩。”陈文君说,自己的初心不会改变,尤其是在探索乡村旅游的道路上,如果成功了,就让更多的乡亲和自己一起干。
  陈文君,一个守望乡土的川北汉子,一心为了建好农耕博物馆,让人们记住乡愁。为了让离开家乡的人们再次来到云台这个历史长廊中,能够找回当年儿时的回忆,他仍然在奔跑,在寻觅……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