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富顺县吴山村:连续三年自办丰收节背后的故事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9-25

    (记者 徐昭磊 摄影报道)9月23日下午,一场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欢庆丰收节活动在自贡市富顺县山村喜庆上演。老人、小孩、青年齐上阵,歌舞、舞蹈、小品……精彩的节目一个接一个上演。村民们用丰富多彩的节目,不但分享着丰收的喜悦,更展示着新时期吴山村村民的风采和脱贫攻坚给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image.png

村民自编自演的舞蹈


  第一届丰收节:专业社工牵头村民自编自演庆丰收

  23日下午3时,吴山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第三届丰收节活动,在一曲《父老乡亲》中拉开序幕。放下农具登上舞台,吴山村村民们的舞蹈、歌曲、二人转、小品等节目轮番上演。这些节目都是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从创作到搬上舞台,总共花了不到1个月时间。接地气的表演不时掀起阵阵高潮,现场掌声热烈,不时传出欢声笑语,活动现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已是吴山村村民们组发组织的第三届丰收节庆祝活动。

  吴山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78户贫困户。2017年,对口帮扶吴山村的自贡市委统战部在扶贫工作中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针对吴山村思想散心不齐、融合难不信任、情感弱无活力、“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铺张浪费等问题,以“社会治理+扶贫”模式,筹资50万元,引入四川光华社工参与吴山村的社会治理,扶贫扶智,重塑乡情。

image.png

  参加趣味活动

  “90后”的龙秀梅是参与吴山村社会治理的社工之一。自2017年4月来到吴山村之后,她走遍了吴山每一个角落,将分散在各地吴山村民通过互联网、文化活动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吴山村村落发展出谋划策。

  “我们以凝聚乡亲、乡情为出发点,组建微信群和自组织队伍,为乡亲乡情村落建设整合资源。””龙秀梅说,她们还以节假日为出发点,开展“乡亲乡情”文化活动,利用重大节庆、传统节日,在吴山村开展主题文化活动,鼓励和引导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力争实现“天天有坝坝舞、月月有小活动、季季有大演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秋天,吴山村举办了第一届丰收节庆祝活动,活动以创建四好村·实现小康梦”为主题,通过庆祝活动鼓励村民自力更生、自主脱贫。

image.png

吴山村第二届丰收节志愿者购买农产品

  第二届丰收节:社会治理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2018年在中秋小长假期间、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第二届由村民、志愿者等自发组织的"舞动金秋·欢庆丰收"的丰收节庆祝活再次上演。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一百多名来自富顺公益联盟的志愿者和村民一起表演节目、参加趣味运动。

  这一年,四川光华社工所开展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参与,治理模式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同。自2017年开始,吴山村社会治理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市县乡帮扶干部、吴山村党员、社会公益志愿者、吴山村热心村民联合起来,成立了“吴山社工”,成为吴山村开展“乡亲乡情”建设的倡导者。这支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建立的云平台线上线下提供服务,架起了村民与村民之间联系和互通的桥梁。通过一年多的发展,这个团队已经由最初的10几人扩展到60多人。

  也是在这一年年底,吴山村成功脱贫。在脱贫的背后,村里的乡亲乡情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最直观的是村民们越来越遵守规章制度。”对此,龙秀梅的感触最深,第一届春晚村民有不排队、不按座位就坐、不遵守活动现场秩序等现象,到了第二届春晚村民们主动排队签到,按桌牌就坐。“这说明村民素质不断提高。”龙秀梅说。

  第三届丰收节:吴山社工走到前台

  在今年的庆丰收活动中,专门安排了吴山社工正式授牌的环节,这标志着吴山社工将继续带领村民们建设“乡亲乡情”。

  今年4月,光华社工结束了在吴山村的工作,从台前退到幕后;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吴山社工则开始走到前台,担负起吴山村社会治理的重担。

  当年撒下的一颗小种子,已经长成大树。

image.png

  村民们积极报名参加活动

  为让吴山社工顺利的开展工作,光华社工作为督导,通过每周一次或多次视频会议,进行工作指导。同事协助吴山社工链接之前的所有资源,协助吴山社工开展服务。

  28岁的吴山社工刘定涛主动请缨,从龙秀梅手中接过了接力棒,这届丰收节就是她组织的第一场大型活动。“很紧张,就像参加大考一样。”

  联系舞台音响、租借服装道具、筹集桌椅板凳和奖品……一个月前,刘定涛就带领着其他吴山社工为这次活动忙前忙后,撰写发言稿、主持词,活动中她更是登台当起了主持。 目前,吴山社工的工作已渐入正轨。

  “引入社工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在吴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不是意外,而是水到渠成。”在自贡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丁琴看来,经过两年的实践,不但增强了“吴山活力”,也重塑了“吴山乡情”,为吴山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