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95.2倍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9-17

    从1952年的45元增加到2008年的13331元

  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1952年至201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5元增加到13331元,增长295.2倍,年均增长8.9%,这是记者9月11日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公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民生经济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九)》中获悉的。

    收入增长经历六阶段

  1952年以来,我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大致经历了6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前的低速增长阶段。197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元,比1952年的45元增长1.5倍,年均增加3元,年均增长3.6%。二是1978—1990年的较快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元增加到558元,增长3.8倍,年均增加37元,年均增长13.9%。三是1991—1997年的快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强劲,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90元增加到1681元,增长2.0倍,年均增长达17.1%。四是1998—2003年的平稳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两千元,由1998年的1797元增加到2003年的2296元,累计增长36.2% ,年均增长5.3%。五是2004—2012年的持续较快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党中央连年以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倍增长,由2004年的2599元增加到2012年的7432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14.0%。六是2013—2018年的高质量增长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改善民生放在经济工作首位,高度重视农村发展,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实现高质量增长,由2013年的8381元增加到2018年的13331元,增长了79.4%,年均增长10.2%。

image.png

资料图片

    收入渠道实现多样化

  从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农村居民收入主要以集体收入为主,收入来源单一。随着改革开放,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力,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增收渠道实现多元化。

  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增收重要来源。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311元,比1980年的20元增长210.3倍,年均增长15.1%,对农村居民增收贡献率达到32.6%。

  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村居民增收主要动力。201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117元,比1980年的150元,增长33.1倍,年均增长9.7%,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38.4%,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大来源中占居首位。

  转移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增收重要保障。201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524元,比1980年增长2035.8倍,年均增长22.2%,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26.4%,对农村居民增收贡献率达到26.8%。

  财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增收重要渠道。2018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379元,比1980年增长23.4倍,年均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2.8%。

  《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其生活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2年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为41元,到2018年已增至人均12723元,增长了309.3倍,年均增长8.9%;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52年的72.5%下降至2018年的35.2%。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