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记者 刘佳
近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公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民生经济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过去70年,四川物价运行轨迹见证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过程,见证了经济发展的曲折起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价格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物价运行轨迹成为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晴雨表。
《报告》分析称,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之前计划经济时代,价格管制下的市场物价基本稳定,除个别年份外,整体波动不大。之后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价格机制的形成由政府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为主,价格成为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晴雨表。
资料图片
期间,随着经济的周期变化,四川物价出现了多次大的波动,随着GDP增速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总量规模急剧放大,四川物价也呈现上涨态势。与1951年比,2018年四川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 9.83 倍 ,年 均 上 涨 约3.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绝大多数价格放开,以市场定价的价格机制形成,在经历了通胀、通缩的起起落落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呈现出运行平稳、温和上涨的新常态。
《报告》指出,全省物价运行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代,价格受到管制,市场物价波动不大。从新中国建立到1978 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近30年里,四川物价先后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个主要时期,若干个阶段。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物价正常波动。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价格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历了探索和深化阶段后,价格的形成逐渐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价格和服务项目收费标准逐步通过市场来定价,价格的市场调控机制初步形成。
回顾历史,四川居民消费价格变动与全国运行态势基本一致,从改革开放至今,大体可以分为七个主要时期,包括价格 改 革 试 水 期(1979—1984年),价格改革全面展开时期(1985—1989 年),治理整顿时期(1990—1991 年),深化价格改革时期(1992—1997 年),通货紧缩时期(1998-2002年),结构性价格波动时期(2003-2011年),十八大以来经济增速换档期(2012—2018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内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不同时期和宏观背景下物价上涨的成因或有不同,从周期、货币、供求、成本、改革、国际到预期等等都有,且有时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