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广元利州:打好组合拳美丽众乡村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9-06

    四川农村日报讯 白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为了打好这第一仗,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紧紧围绕着国家的大局,统一部署,绘制蓝图,各乡镇、村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掀起了改厕、治污、美环境的热潮,农村人居环境日新月异,美不胜收。

龙潭花卉博览园区。 赵辉 摄

    卫生厕所 美了环境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利州区回龙河街道办事处学工村九组农户彭兴美高高兴兴地使用上了渴盼已久的卫生厕所。
  8月29日,笔者走进彭兴美的家,只见他家新建的5.7平方米的卫生厕所贴瓷砖、吊了顶,安装了抽水马桶、洗手盆。“原来我家仅有0.8平方米的旱厕,简直是又脏又臭又狭窄。”彭兴美说,“今年五六月份,全村开始改厕,我成为全村第一家改厕的,项目对水泥、河砂、砖都有补助,每户补助1400元。另外,村里还出钱为我们请来了技工,我老两口又投工投劳,自己只掏了4200多元,很快就改出一个5.7平方米的卫生厕所。现在,我们都使用一两个月了,太安逸了!”
  学工村村主任柳连勇介绍说,今年5月,村支“两委”开会统一思想,随后向全村村民广泛宣传改厕的重要性,由全村党员带头改厕,给村民做示范,引导村民因地制宜改厕。马桶、洗手盆、瓷砖等材料均由村民根据各自经济能力自行采购,待卫生厕所建成验收之后,村民再领取政府的补贴。“为了鼓励大家改厕,村集体还投入五六万元为大家请了技工。”柳连勇说,目前全村已改厕近40户,全村改厕正进一步推进。

泥窝社区污厕处理项目。 李季军 摄

    污水集中处理 清水灌溉农田
  8月30日,笔者走进利州龙潭乡曙光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山清水秀家园”“环境卫生人人搞,农村更比城市好”等一幅幅振奋人心的标语随处可见。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是曙光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点睛之笔。笔者在该村一农家乐附近看到一处格桑花盛开的小花园,这个花园竟串连着一个个人工湿地,在花园的土层之下还埋设着三格化粪池、净化罐等一整套污水处理的“秘密武器”。农家乐及附近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管道、三格化粪池、净化罐、人工湿地的层层输送、过滤,最终汩汩而出的是达标排放的清水,可以用来灌溉农田。“去年12月,我们利用项目资金,选择了村里两家农家乐开展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示范。”曙光村村支书程德强说,因为这两家农家乐的生活污水量大,以前的小型化粪池容纳不下,导致污水横溢,不利于发展乡村旅游。自今年1月,这两家农家乐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后,附带解决了一个旅游公厕以及附近六七户农家的污水排放问题。“由于农家乐环境变好了,今年来村里的游人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程德强说,“村里的其他农户,今年7月就启动了‘厕污共治,分散处理’方案,厕所革命已在我村实施了70%。”

乡村公路。 李季军 摄

    因地制宜发力准 举措得力成果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犹如一个大棋局,棋局中乡镇村组的一招一式都是沿着大局既定布局顺势而为。近年来,利州区坚定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高点开局、进展顺利。目前,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乡运区处理”机制基本建立,生活垃圾有效处理实现全覆盖;三分之一以上农户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实现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排放;农村公厕覆盖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村庄持续净化、绿化、彩化、美化、香化、亮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利州区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第一,强化要素保障、持续凝聚合力。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作为“一盘棋”工程协同推进、作为“一场硬仗”攻坚克难,推动工作真落实见实效。以整村“大环境”与农户“小卫生”结合,用好公益性岗位、低保人员等力量,以财政资金主导、集体经济补充、村民一元钱参与、社会资金支持,充实网格员,每村配备3名以上人员,分片、分段包干,定时清扫、不间断保洁。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撬动3.2亿元的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有序参与,推动司马村、月坝村污水处理站和徐家村污水处理等项目加快建设,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抓实系统治理。在污水、垃圾、厕所和村容村貌、畜禽粪污等人居环境整治突出环节重点发力。
  污水处理,优先安排在村民聚居点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活污水治理达标。严格落实三级河长制,在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实施清淤疏浚专项行动。
  垃圾处理,推广“户集村收乡运区处理”模式,确保生活垃圾收集率达100%。科学合理设置再生资源收购点,促进垃圾循环利用。

乡村厕所。李季军摄

  厕所革命,坚持不大拆大建,采用单户、联户和多户厕污共治模式,推动旱厕清零、户厕升级。坚持以“建管并重”为抓手,构建户用沼气池、三格化粪池和污水处理设施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持续解决改厕后续管护问题,实现清运、清掏和无害化处理利用专业化、制度化。
  村容村貌提升,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突出特色,就地取材、就势成景,整体推动村庄硬化、绿化、美化、彩化、香化,真正把一个个“盆景”变成一片片“风景”。
  粪污资源利用,大型养殖场配套配齐粪污处理设施,形成就地消纳生态小循环,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第三,注重统筹结合、实现整体推进。建设美丽乡村,既要提升颜值,还要涵养气质,更要带动美丽经济。
  产业发展上,坚持活动开展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清洁技术,全力打造23个绿色生态农业基地。把乡村建设与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深度融合,切实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户办小庭院与环境整治结合发展,真正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双丰收。
  乡风文明上,坚持保护建筑、保存风貌、保全文化,持续开展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深入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示范点建设,推进文明新风“进社区、进院坝、进家庭”。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涵育文明乡风。
  乡村治理上,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一村一领头羊”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人居环境共治共建共享。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