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浙川协作结硕果 宣汉“小李子”变身“金元宝”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9-04

    四川农村日报讯 胡晓赟 特约通讯员 张平
  “我今天已经卖了200多斤脆红李,均价两元,卖了500多元……”在宣汉县庙安乡聆音妙李果业有限公司的收购大厅,贫困户桂贞能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乐开了花。高兴的不止桂贞能一人,靠着脆李增收鼓起钱袋子的还有该县庙安、天宝等乡镇的400余户果农。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四川聆音妙李果业有限公司的落地投产。

image.png

果农喜摘脆李

    脆李酿果酒“丑女不愁嫁”
  “我家共3亩多地,全部种的脆李,有200多棵,今年最少也会摘 1 万多斤吧!果大、味甜、色鲜,品相好的以均价3元多交给达川或宣汉县城的水果贩子,剩下的卖相稍差的交给酒厂……”在庙安乡洞子村2社,水果贩子背着大筐小筐刚采摘的脆李来往穿梭于果林间。73岁的田登兴老人站在自己家果园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田登兴说的“酒厂”就是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对口帮扶资金250万元、庙安乡当地合作社自筹部分资金建立起来的脆李深加工企业——四川聆音妙李果业有限公司。
  安居乐业是中国大多数农民的最高理想,旱涝保收是实现这一理想的基本前提。“脆李种植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前几年,李子成熟上市的季节遇上连续阴雨天气,成熟的脆李纷纷开裂,根本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出售卖钱,再加上周边乡镇的跟风种植,一度出现市场饱和甚至产能过剩的局面,有时看着成熟的李子烂在地里,泪水直往心里流。”果农陈道波、桂贞爱、桂承富说,他们以前因为天气不好烂在地里的李子就有近2000斤。
  现在,通过实施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建成李子酒厂,拉长产业链条,进行脆李深加工,免去产业发展后顾之忧。厂里每年收购的脆李高达数十吨,企业实行均价2元的保底价收购。“丑女不愁嫁”,果农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
    就业加创业都成上班族
  择果、清洗、脱粒、粉碎……宽大整洁的厂房里,10余名身穿“白大褂”、手戴白手套的工人有条不紊地从事李子酒生产。67岁的贫困户黄孝清正“铆足干劲加油干”。黄孝清的妻子尹文秀因椎间盘突出并患有疱疹后遗症,常年到成都、重庆寻医问药,多年下来,已家徒四壁。易地搬迁到酒厂附近后,政府推荐他到家门口的酒厂务工,“贫困户”变身“上班族”,收入也不少。“每天按时上下班,厂方包伙食,每个月能挣 4000 多点……”面对笔者,黄孝清的获得感、幸福感高到爆。
  生产经理桂松魁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前在成都盒马鲜生超市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当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落地家乡后,这位意气风发的都市白领毅然决定回归桑梓。
  “开发新的品种、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企业品牌,在家乡带领乡亲们干,身体不再流浪、心灵不再漂泊,灵魂有归宿,能用所学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过程很美、很幸福。”桂松魁的感受不一般。
  实施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促进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吸引有志青年回乡创业。脱贫奔康,乡村振兴,不再只是梦想。
    分红有保底奔康不用愁
  李子酒因具有美容养颜、促进消化等多种功效,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上1斤李子酒就能卖出35元的好价钱,市场效益比单独出售李子翻了好几番,且常常供不应求。
  宣汉充分运用定海区对口帮扶的资源红利,拉长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在浙江方面的支持帮助下,南下北上寻经问宝,邀请农科院果酒研究院专家现场指导,提升品质、改进工艺、创建品牌、拓展市场,追求产业市场效益最大化,目的是富一方群众。当地群众也参股其中,贫困群众不仅能卖李子挣现金、就业挣薪金,更能入股分股金。
  在企业建成试运行的当年,八庙村5社的黄泽明入股100元,就拿到了保底分红的118.2元。全部回收成本还有盈余,这样的“买卖”还真划算。
  据了解,李子酒厂每年对4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政府投入5%进行保底分红,即7.5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投产后实现利润的20%用于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利润的 40%,即 55.16 万元左右用于贫困户分红,每户贫困户每年可收入1304元左右。想群众所想,一切为了群众。
  如今,庙安,这个边远的乡村,贫困群众的钱袋鼓了、腰板硬了、底气足了、笑脸更多了……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