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仁寿 产业扶贫精准到户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7-25

    四川农村日报讯 潘帅 潘建勇 文/图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是仁寿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
  让贫困群众长久稳定脱贫,产业发展是根基。近年来,仁寿县按照“分类施策、示范引领、区域带动、产业支撑、项目承载、农企共舞”的发展路径,以土地 规 模 流 转 为 基础、产业园建设为抓手、龙头企业引进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不断提高产业扶贫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如今,仁寿县已形成柑橘、枇杷、花椒、梨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脱贫增收效果好的优势主导产业。到 2018 年底,2706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6991户实现脱贫。

航拍大化镇水利新村生猪养殖小区

    抓好产业扶贫 引来源头活水
  “2016 年,我们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种植的‘六月雪’梨子,今年初挂果,一亩就收入6000多元。”7 月 18 日,曹家镇梨园村正在管理梨树的果农陈伯伦笑容满面地告诉笔者。
  眼下在“百年梨乡”仁寿县的曹家镇,近3万亩富锗贡梨硕果累累压枝低,梨香四溢飘万里。通过发展梨子产业,2018年曹家镇的476户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这只是仁寿县在推进产业扶贫中,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脱贫增收的一个缩影。
  仁寿县是农业大县,有146个市定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066户79068人,这些村和贫困户情况各有不同。
  在产业扶贫中,扶贫干部们在充分熟悉各村村情的情况下,针对贫困户的文化、身体、地理位置和愿望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实际的产业,确保能发展、能见效、能脱贫、能持续。如今,全县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都有了各自的特色产业。
  围绕产业扶贫强基础、建基地。仁寿县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农机化道路和提灌站等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善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依靠项目在贫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整治渠道,整治山坪塘,新建和改造提灌站,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等基础设施。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打造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农业主体公园、休闲农业专业村推动产业脱贫。
  县委、县政府根据仁寿实际,提出了“确保粮食、稳定南梨、提质北枇、全域柑橘、种养循环、绿色发展”的思路,规划布局全县农业产业,对已发展农业产业的农户加强技术指导,确保产业见效益;对未发展农业产业或农户不愿意发展农业产业的,鼓励农户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由业主经营,真正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目标。

脱贫产业 引来游客

    大产业带小产业 产业连片发展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我们家也发展了6亩青见。现在每亩收入有近万元,不但脱了贫,还有了固定的产业收入。”7月19日,看着树上沉甸甸的柑橘,新店乡东桥村5组的村民朱自芳高兴地告诉笔者。
  为做实产业扶贫,仁寿县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大公司的带动作用,以大产业带小产业,发展示范点形成示范片。创新推出“国有公司+工商资本+村集体+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支部+协会+贫困户”产业扶持发展模式,通过发展“一乡一品”大产业,以大带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拓展产业扶贫经营模式,通过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扶贫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重点在推进“龙头企业+”“经营主体+”“能人大户+”“合作社+”等模式上精准用力,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双提升,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带动贫困群众多元增收。
  龙头企业带领、合作组织带动、农民个体联动,既“输血”又“造血”,贫困户有了稳定增收的途径,有了固定的增收主导产业,发展信心十足。
  “产业扶贫需要发现培育农村创业致富‘领头羊’和专业合作社,通过他们示范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打造‘扶强带弱’的产业扶贫模式。”县农业农村工作局局长赖利军说道。
  为保证扶贫产业健康发展,仁寿县组织副科级领导干部、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等农业专家开展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覆盖所有贫困村、专业合作社,使每个需要产业发展的贫困户都得到技术指导。通过开展技术讲座和入户指导,使农民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树立信心,从而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

村民正在将梨子装箱

    优化产业扶贫模式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虽然我苦过、累过、失落过,但是我赶上了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重拾生活信心,战胜困难,学习新技术,申请无息贷款,办起了养羊场,开启了我的致富路。现在,每月纯收入有 6000 多元。目前我与当地的12户贫困户结对,在品种提供、养殖技术和销售上免费为他们服务,让全村老百姓在我的帮助下,都能过上好日子!”7月21日,松峰乡雀岩村3组的贫困户、现在的养羊大户刘毅用朴实的语言,给笔者讲述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为了确保贫困户收入有稳定的产业支撑,仁寿县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龙头带动、金融支持、合作社组织”五方联动的思路,建立扶贫产业园,引导贫困群众入股产业园或自主参与产业发展,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将扶贫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联动整合,加快发展扶贫产业,推动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仁寿县明确产业扶贫承接载体,组建新型“带贫”合作社,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合作社+产业项目+贫困户”“合作社+企业+贫困户”“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等模式,鼓励贫困户与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精准对接,实现联动“捆绑发展”。全县累计培育现代农业业主 3800 户,家庭农场1562家,专业合作社922个。
  随着扶贫产业的不断发展,仁寿县研究制定了《仁寿县农业产业扶贫专项实施方案》《进一步创新机制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让贫困户和村民们跟着合作社走,鼓励引导贫困户和村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一项项脱贫举措的有力落实,犹如播种下一粒粒致富的种子,在仁寿县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现了扶贫由“被动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转变。如今,贫困村村村有致富产业、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