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2900万亩水稻能如期栽插吗
来源:四川三农新闻网 时间:2019-06-04

    四川大春播种进入“冲刺期”,记者进行一线探访——
  (记者 王成栋)5月30日,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村外,伴随着渠道里汩汩清流,田里的秧苗渐次返青。
  伴随着夏天的到来,盆地周边及以北地区陆续进入大春栽插时间。今年以来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是否会影响农作物播种进度?四川能否在6月中旬雨季到来前完成大春播种?近日,记者前往一线进行调查。

近日,雅安天全县仁义乡的村民正加快插秧节奏。

黄刚 摄(视觉四川)

    进度是否跟得上
    预计6月中旬扫尾,进度与往年基本一致
  最近半个月,尽管自家的7亩小麦已经收完,但青杠村村民刘云利都没休息过,“每天,都要去看看水渠里的水量。”
  5月中下旬开始,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有过几次降雨,旱情虽然得到缓解,但降雨并没有形成地表径流,也无法满足水稻栽插需求。“只要上游放水,两天就能把秧子栽完。”刘云利说,就在焦急等待的时候,省都江堰管理局下发通知,今年,灌区仍然执行“错峰轮灌”(即按照大春作物成熟早晚秩序,从南至北依次集中灌溉),青杠村被安排在5月26日泡田插栽。
  另一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5月下旬各地秧苗下田之后,省都江堰管理局供水科科长徐兴文都奔波在路上,“哪里需要水,我们就去哪里。”
  徐兴文介绍,自5月18日以来,省都江堰管理局已启动春灌预案:配合“错峰轮灌”的实施,在都江堰渠首来水中,除保障成都主城区、青白江区、温江区和彭州市的生产生活用水外,其余全部用于泡田、插秧和灌溉。在大春播种的集中时段,都江堰灌区下辖的人民渠一处灌区、东风渠灌区、外江灌区,将分别获得渠首来水量的35%、40%和20%,预计6月10日之前,整个都江堰灌区大春栽插进入尾声。
  “全省层面来看,进展都很快。”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大春,全省水稻栽插面积将突破2900万亩,为近年来新高。而根据目前各地小春作物成熟情况和采收进度、蓄水量综合判断,预计全省6月中旬进入大春扫尾阶段,而川北等纬度较高地区,则将在6月下旬雨季到来之前完成栽插,“跟往年进度基本一致。”
    备战底气何来
    蓄水足降雨多,大春播种“天帮忙、人努力”
  “看得见的是栽秧进度快,看不见的是‘天帮忙、人努力’。”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入春以来,全省各地普遍降雨偏少、气温偏高,能够确保今年栽插进度与往年基本持平,实属难得。
  先看“天帮忙”。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计,自5月1日入汛以来,全省平均降雨量为96.7毫米,比常年同期多出23%。成都、南充、绵阳、自贡、眉山等农业主产区降雨量比往年多出五成左右,“缓解了今年前4个月的旱情。”省水利厅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预测,在6月上中旬,全省大部还将有两次明显降雨过程,各地务必抢抓时机,加快播种进度。
  其次是“人努力”。大春稳不稳,关键看蓄水。此前的研判显示,今年大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将突破2900万亩,其中,九成以上通过工程引水灌溉。
  从去年汛末开始,四川就开始着手工程蓄水工作。同时,从去年底至今年5月上旬,我省“引岷济沱”行动累计向降雨不足、蓄水偏少的沱江流域调水两亿立方米左右。
  5月初,各地“整军备战”时,全省各类水利工程蓄水总量已超87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多出2.3亿立方米,为近5年同期最高。“根据往年情况评估,今年我省各地春灌春耕累计用水量约60亿立方米,就蓄水情况来看,能够满足需求。”省农田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5月28日,广汉市西高镇万柏村2组种植户正在管理水稻田。

寇元林 摄(视觉四川)

    今年有啥变化
    压“双控”促改革,农业用水总体下降
  “荞麦这些作物耐旱又耐寒,等几天再种也行。”5月29日,攀枝花市节水办工作人员走进米易县草场乡推广“抗旱武器”。
  不同于全省其他农业主产区,进入5月,包括安宁河谷在内的攀西地区持续高温少雨。截至5月26日,干旱已导致近百万亩大春作物受灾,急需补种。当地的应对办法,除了投入机具和人力抗旱,还有改良种植结构——摒弃耗水量大的水稻,改种耐旱的玉米、荞麦、红薯等。
  “趁这个机会,正好试点‘以水定产’。”省农水局抗旱办副主任许国强说,今年大春,攀枝花、凉山州将调减13.88万亩水稻计划栽插面积,改为种植更节水的瓜果等作物。
  变的不只是攀西地区这样的老旱区。在都江堰灌区,记者了解到,今年3-5月,灌区气温偏高0.5℃至1℃,且春季降雨较往年普遍偏少两成,预计灌区播种面积达1089万亩,为近年来新高。但与此同时,今年大春灌区的用水量比往年减少3亿立方米。
  无独有偶,记者在走访各大型灌区时均发现,在相对干旱的今春,各地用水量均有所下降。这是为何?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得益于两大变化:县级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控”,以及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持续推进。
  早在3月中旬的都江堰灌区春灌用水工作会上,灌区18个县(市、区)就已明确年度用水总额,并层层下达至地块。“‘双控’实施地方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执行较为有力。”徐兴文表示。
  农业水价改革制度的推进,也是今年大春各地用水减少的原因之一。今年,我省再增加500万亩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区域,在改革区域推行“基础水价+超额累进计价”两部制水价,变“按亩计费”为“按量收费”。根据此前的测试,改革区农业用水效率提升至47%,普遍节水15%以上。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