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以精准之策守护生态底色,通过“提质竹林基地、科学植绿增翠、守护古树名木”三大举措,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守护与发展的平衡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神县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对退化林地进行生态修复,实施低效林改造更新。种竹大户毛文奇感慨道:“以前山上啥都种不了,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但这几年新增和换种的竹苗面积就有700亩,除了竹子本身的收益外,政府还会给我们每亩1500元的补贴。”
政策扶持与科学种植双管齐下,全县高标准竹林基地突破20万亩,年固碳量达6.8万吨。竹林既是生态“碳库”,更成为竹片加工厂的“原料心脏”。如今,青神县已建成4个省级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2个竹林小镇。
科学绿化是青神县筑牢生态屏障的关键一招。全县统筹推进营造林项目与全民义务植树项目,2025年新增县级义务植树基地1处,完成营造林0.98万亩,8.6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新栽苗木26万株。精准施策下,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8.8%,公路河道绿化率达95%,绿色生态廊道纵横交错。
环境的改善还引来生态“检验员”——萤火虫的青睐。夜幕下,萤火虫如繁星闪烁,绘就美好生态画卷。绿色不仅扮靓城乡,更成为民众乐享的生态红利:漫步唤鱼公园;徜徉汉阳古镇;骑行竹林风景线……青神县正以绿为脉,让生态之美转化为民生之福。
古树名木是青神绿色发展的又一关键落笔。在乡村,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树或粗壮如云,或冠盖如伞,承载着历史记忆与乡愁情感。青神县构建“日常巡查+动态监管+精准管护+规范执法”机制,对39株古树“一树一策”精准养护,设置宣传点推动全民保护。这一举措不仅守护了自然遗产,更传承了文化基因,让生态与文化相得益彰,为绿色发展注入独特魅力。
青神县以竹林为基、绿网为脉、古树为魂,将生态建设融入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民生福祉,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互促共进,续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图文由青神县委宣传部 李正阳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