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浩煊)“下次啤酒节是什么时候?”“暑假还会有类似活动上线吗?”8月12日,南充市仪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内,局长刘姝正和业务股室的工作人员,处理来自网络理政平台的市民留言。“活动结束半个月了,大家还是意犹未尽,效果不错。”刘姝说。
大家关注的“活动”,是7月25日至29日在仪陇县德园广场举办的“橘红醉南北·乐享川粤情”啤酒音乐节。持续5天的啤酒音乐节,接待市民游客近20万人次,直接营业额184.46万元,成为当地持续时间最长、接待市民游客最多的商业性节事活动。
从旅游淡季到“流量引擎”
一次老区“破圈”的主动尝试
“以前听过慕尼黑啤酒节、青岛国际啤酒节,没想到我们县城也办起了啤酒音乐节,还有不少美食可以品尝。”市民李育珂表示,这样的仪陇感觉有点不一样。
因周边高山阻挡、冷空气难以进入,加之嘉陵江带来湿热水汽,夏季通常是仪陇旅游的相对淡季。在刘姝看来,一场活动化身“流量引擎”吸引市民游客近20万人次,实属不易。长期以来,“革命老区”这一标签既给仪陇带来荣誉也形成束缚,当地文旅产业难以展露新增长点。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南充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之上,提出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不局限唯一性和单一 IP,让标志性的项目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传统的引客‘打法’是铆足劲拼传统景区,没想到这场夏夜里的活动能走红。”刘姝表示,此次“破圈”成绩亮眼,为革命老区打造城市新IP提供有益尝试。
在活动承办方四川德懋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刘源看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在策划阶段,我们就与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起密切联系。”刘源告诉记者,在相关部门推动下,公司联合大量企业、展销商、社会组织,搭建起多文化展示区、美食集市区、啤酒饮料畅饮区等功能分区,增强了市民游客的沉浸感与参与度。
从农特产展销到农文旅协同
一场川粤协作的双向奔赴
“化橘红”“川粤情”……在活动现场,记者发现,啤酒音乐节中蕴藏着不少广东元素。
“此次活动用酒的主角,是来自广东化州的化橘红啤酒,仪陇大山香米正是这款啤酒的重要原料。”化州市化橘红产业提升工作专班负责人陈梅萍表示,因仪陇县侏罗系蓬莱镇组紫色土壤丰富,这里生产的大山香米香味指数高、精米率高。在三菌共生技术的发酵下,大山香米可以让原料之一的化橘红完全释放黄酮活性。由此生产的啤酒,抗氧化力超普通啤酒3倍。
一粒大米,让四川仪陇和广东化州实现川粤协作双向奔赴。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三级调研员张建成看来,啤酒当纽带,既拓宽了化橘红啤酒的消费场景,也为仪陇文旅注入新内容。
借助啤酒音乐节带来的巨大客流量,两地将自己的“看家”特产带到现场的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区。大山香米、土门粉丝、腊制品等仪陇特产悉数亮相;同台展示的,还有来自化州的化橘红啤酒、化橘红膏、化橘红糖果等深加工产品。
两地的优势互补,正带来产业上的协同共赢,有望实现1+1>2。
“未来能否实现化州技术+仪陇资源、仪陇市场+化州产品?两地能否共建产业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创新融合?”仪陇县副县长许尔富表示,两地的农文旅协同发展计划已提上日程,将互派考察团、共办交流会,为川粤协作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