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左杉 文/图
盛夏时节,彭州市致和街道合江村猕猴桃迎来了丰收季。一排排猕猴桃藤蔓枝枝相连排列在棚架上,一个个饱满的猕猴桃压弯了枝头,十分喜人。
近日,在彭州市润沐果树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昌菊的果园里,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彭州市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杨斌带领团队成员,召开了一场猕猴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现场培训会,手把手指导100位果农如何科学管理猕猴桃果园。
现场测量猕猴桃糖分
当天上午,李昌菊为大家介绍自己的果园情况。因为按照科学管护方法,猕猴桃长势好、品相佳,她家的果园丰收在望。
“果皮光亮,没有黑斑,果实还在蓄积糖分,说明管护有效果。”离采收还有一段时间,李昌菊随手摘了两个果子,通过现场检测,目前糖分含量达到5.5%。
在致和街道,李昌菊的种植技术小有名气。问她秘诀是什么?“相信科学,相信专家呗。”李昌菊笑着回答。
她口里的专家,便是为她免费提供三年技术服务的杨斌。在随后的培训会上,杨斌围绕猕猴桃如何选择栽培模式、二次嫁接、应对极端天气等问题,通过理论知识和实操技术的现场分享,和参会人员互动交流。
“专家不仅告诉我们种什么好苗子,还教我们怎么管,讲得特别清楚,包括施肥浇水、修剪枝条、防治溃疡病等细节。”资深果农李大叔高兴地说。
专家表示,团队选择致和街道作为猕猴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推广点,就是看中了这里猕猴桃种植基础好,果农接受新技术的意愿强,“我们的目标是根据彭州猕猴桃独特优势,推广猕猴桃优质品种和栽培管理模式,推动彭州猕猴桃转型升级。”
除了服务猕猴桃产业,科技专家服务团还深入到彭州各个乡镇,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特色,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工作。
如在九尺、濛阳片区推广粮、菜全程机械化操作,在土地耕整、播种、移栽、管理、收获等时期进行全程机械化操作,机械化率达95%以上;在葛仙、敖平片区推广彭州地标产品大蒜、川芎提质增效大轮作栽培模式,研究彭州大蒜、川芎安全生产技术,有效解决目前面临的大蒜回苗、黑头及川芎生产连作障碍问题;在桂花、通济片区龙门山脉一带发展“三产带动一产”,促进农村人员回流。未来,彭州市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将继续以“科技兴农,服务三农”的宗旨,不断探索创新,为该市农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