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大早,在资阳市乐至县石佛镇龙家沟村,雨后的薄雾尚未散尽,“刚哥山羊养殖家庭农场”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徐波利落地将草料拌匀、倾倒,食槽前,300余只黑山羊迅速聚拢;不远处,妻子许小英目光专注,快速记录着羊群状态,2800平方米的农场,是这对退伍军人夫妻的“新战场”。从保家卫国的演训场,到振兴乡村的养殖场,他们把军人的纪律、默契与担当,深深烙在了这片土地上。
农场航拍图
战友变搭档的角色平移
时间回溯至2014年军事演习场。驾驶员徐波驾车穿梭,为通信站运送器材;通信兵许小英守候电台,精准传递指令。这段军旅中的协作,悄然为未来埋下伏笔。
“在部队他是驾驶员,我是通信员,回家乡,他养羊我管账,本质上都是好搭档。”许小英翻出手机中的军装合影,昔日的坚毅眼神,如今在沾满草屑的面庞上依然明亮。2017年、2018年,两人先后从部队退伍,带着军人积蓄的坚韧,毅然返乡创业。
徐波、许小英的角色平移
“乐至是中国黑山羊之乡,机会就在家门口!”2019年,为摸透门道,徐波驱车深入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实地考察羊场;许小英发挥通信兵的信息处理特长,远程搜集分析各地养殖数据与市场行情,尤其钻研草料科学配比。2020年,他们带着学成的经验返乡扎根。
羊圈里的“攻坚战”
创业的艰难远超预期。“养羊的学问,比在部队开车难多了!”徐波感慨地说。仅是为怀孕母羊调配营养餐,他们就失败了不下三十次,羊群因经验不足导致的死亡率一度高达20%。
徐波在羊圈里给羊喂水
“战场上不抛弃不放弃,羊圈里也一样。”许小英语气坚定地说。那些艰难岁月,两人如同执行关键任务:徐波利用机械知识,动手改装羊舍设施,日夜蹲守观察每只羊的状态;许小英则化身“情报官”,广泛检索资料、请教专家,终于找到母羊产后护理和羊羔喂养的有效方案。她搜集整理每日数据,夫妻俩像复盘演习一样严谨分析。正是这份军人的“死磕”精神,让羊群存活率大幅提升,逐步建立起自繁自养自销的稳定链条。
更大的“风暴”在2024年夏天袭来。原本供应的羊肉汤米线店因亏损导致需求量大幅减少,而农场扩建箭在弦上,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每月近2万元固定支出像座山,缺口估算在50万到100万。最绝望时,500万的投入,别人最高只开价200万买下农场。”徐波回忆。深夜的农场办公室,压力几乎令人窒息。“演习时那么多难关都闯过来了,现在怎么认输?”许小英的话点燃了他的斗志。最终,他们做出了决定:抵押成都的房产!这笔钱,是他们最后的“弹药”。
转机出现在资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次走访中。了解到这对退伍夫妻的困境和决心,经过高效协调,不到20天,61万元“军创贷”如“及时雨”般注入农场。军旅生涯锻造的韧性,再次让他们挺立潮头。这份并肩作战的信念,早已融入日常: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掩埋沼气池,两人在泥泞中并肩奋战数小时清理。喂料、除粪、粉碎草料,永远是一人主导,一人默契策应。
“致富搭档”带动乡亲冲锋
如今,农场年出栏优质黑山羊200余只,年产值超60万元。但徐波和许小英的目光,早已越过自家农场的围栏。“部队教会我们,胜利从来靠团队。一个人富不算富。”徐波说。
农场常年吸纳10余名本地村民务工。“两口子很厚道,给80块一天,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手把手教我们养羊技术!”在农场务工的村民赵华友说。
更宏大的计划正在铺开:夫妻俩主导推广“农场+农户”模式,目标是未来三年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增收。通过农场提供优质母羊,全程统一技术指导,并按市场价回收羊羔。“小英负责对接签约农户,我主抓技术培训和品控。”徐波眼神笃定,“当兵的,能带着乡亲们一起打胜仗、奔富路,那才是真本事!”
“穿上军装是保家卫国,脱下军装是建设家乡。”展望未来,徐波计划新建近3亩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将养殖规模扩大至500只。“现在的生活,踏实,有奔头。每天睁眼,都能看到新希望。”许小英的笑容映着晨光。
羊群的咩咩声,是龙家沟村清晨最富生机的乐章。这对从军营走出的“致富搭档”,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基因,深深“写进”了家乡的丘陵沃土。他们用军人的忠诚、血性与协作,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蹚出了一条惠及乡邻的“羊”光大道,正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退伍军人的精彩篇章。(供稿/供图:乐至县融媒体中心 张凤莉 姚阳 陈欣 卢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