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张宝林 特约通讯员 宋成均 文/图
盛夏长宁,稻浪翻滚,虾笼起落。沉甸甸的稻穗下,膘肥体壮的小龙虾在网中跃动,水花四溅,映照出“稻虾共生”的独特丰收图景。近年来,长宁县依托优质水土资源,精研稻渔综合种养,创新“一季稻、两季虾”轮作模式,让同一片土地在四季轮转中收获三重价值。
虾农展示刚捕的小龙虾
“这种超过 40 克的大虾,一斤能卖30元!”8月10日,在竹海镇联盟村稻虾基地,虾农肖其彬举起一只硕大的小龙虾说,早春虾一亩收入约4000元,叠加盛夏收获的“高温虾”和水稻,一亩田年收入稳稳突破5000元。同村的虾农唐文家养殖有230亩左右,今年已经销售了4万~5万斤小龙虾,全年预计突破6万斤。
近年来,长宁县积极探索“一季稻两季虾”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秋收后投放虾苗,来年2至5月收早虾;随即抢插秧苗,待稻苗返青再续养虾,7至8月膏满肉肥的“高温虾”接力上市。“‘高温虾’正热销成都、重庆、宜宾,每天出货量就有1000斤。”经销商林权说,这不仅填补了夏季市场空缺,更让稻田在稻谷丰收前喜迎第二波“虾红利”。
稻在水中长,虾绕稻间游。截至7月底,长宁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超3万亩,小龙虾产量达2640吨。稻虾轮作模式正悄然绘就“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新画卷,为长宁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