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芬 记者 李金平)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召开了农用地碳汇潜力评估及减排固碳技术集成示范重大科技任务推进暨现场观摩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任务局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主办,重大任务局耕地与绿色发展处负责人、任务跟踪专家、同行专家、产业专家30余人参加会议。
观摩会上,任务牵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高清竹介绍了任务总体进展。他表示,该任务针对我国农用地固碳减排领域存在的技术瓶颈,经过一年半的科技攻关,制定出农用地碳汇监测核算标准规范;在13个省建立涵盖水田、旱地、草地、园地等主要农用地类型的16个核心示范区;创新构建了有机肥替代、秸秆生物炭保水培肥和控氮增氧减排固碳等技术,创制了高效减排微生物菌剂,构建了以“有机物料速腐还田”为核心的减排固碳稳产模式,温室气体减排10%以上,辐射推广100万亩,为解决农用地碳汇能力提升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参会人员实地考察了草地生产力与碳汇协同提升技术千亩核心示范区。田间试验数据表明,通过施用有机肥结合补播技术的综合措施,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可显著提升10%~30%,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5%~10%。这些创新技术为提升草地固碳能力和生产力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