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缪建宇 文/图
“这是这两天新摘的苞谷,又甜又大,很新鲜哟,大家有需要可以在小黄车里面下单。”盛夏七月,富顺县骑龙镇井坝村新农人黄钟牵头建设的农产品收购基地里,主播在镜头前介绍刚从地里收来的新鲜货,订单提示音一直响。
主播在镜头前介绍刚从地里收来的农产品
“订单农业”筑牢产业根基
几年前,穿梭在城市楼宇间的黄钟了解到家乡农产品滞销的问题,毅然决然返乡创业,以“种强销畅”为目标,根植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黄钟深知农产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于是他将“订单农业”模式引入家乡。发挥青年新农人带头示范作用,精选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种植难度小的特色农产品,投入数十万元购买蚕豆、水果玉米等优质种子售卖给农户。农户可选择两种方式购买种子,一是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直接购买,二是签订订单,农户可预付一半种子钱,待农产品收获后再补扣另一半。为有效解决“兜底”问题,建立利益链接机制,与村民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销路问题由合作社“包圆”,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截至目前,已签单种植水果玉米1000亩,预计年产量达1000吨,蚕豆3000亩 ,预计年产量达2500吨。为解决农产品存放难、易变质等难题,黄钟成立合作社,投入300万元建设集分拣、包装、预冷、仓储于一体的农产品收购基地,之后又投入30万元用于购买机器设备,有效解决了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保鲜和损耗难题,让“田头”直达“市场”。
三农电商畅通销售渠道
面对农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黄钟敏锐地捕捉到网络销售的巨大市场。在蚕豆、水果玉米等农产品集中上市期,主动出击。合作社精心筛选、线下邀请3名百万级助农网红主播,总计粉丝量达600万,不断切换“田坎上”“收购基地”等场景,进行现场直播。
镜头前,主播踩在田坎上现场采摘,生动展示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和原生态种植环境,采用“专场专品”的销售模式,确保农产品介绍到位、宣传到位、展示到位,打造“新鲜直达”新名片。自开播以来,已销售6000余单新鲜农产品,共计30余吨水果玉米,累计销售额达12万元。以“土地流转+务工收入”的方式直接带动订单农户亩均增收超2000元,实实在在鼓了乡亲们的腰包。
引雁归巢助力乡村振兴
“回到家乡,就是想带大家一起赚钱。‘订单农业’让种植有方向、销售有保障,网络则是打开了农产品通往广阔市场的一扇新大门,更为乡村人才就业铺就了道路。”黄钟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与县、镇级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加快建设镇级电商孵化中心,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持续回引农村优秀人才返乡,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让农产品飞出田野,让人才回到家乡,用力蹚出一条充满活力的致富新路,为骑龙镇电商发展和产业振兴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