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今年的“三伏”从7月20日开始,8月18日结束,共计30天。
“三伏”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特有的时间概念,指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高温天气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高温灼伤、产量受损、品质降低等。这时的农业生产要注意什么?
种植业方面:眼下,水稻要注意水浆管理,群体苗数达到预期苗数就抓紧搁田,防止搁田成烤田,若搁田搁过头,要及时上水;茎叶化除,防病治虫,药剂要选对选好,水量要足,建议傍晚用药;高湿烈日下,叶色易褪淡,需控制用肥。
蔬果选择耐热、抗病的蔬菜品种进行栽培。降低大棚温度,高温时可打开大棚通风口进行日夜通风;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可采用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节肥技术。
农药注意施药时间和天气,应选择在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施药,风力3级以上或下雨天气不宜施药。施药人员需具备安全用药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和清洁工作。
水产养殖方面:适当提高水位,建议养殖池塘保持1.5-2米的水深,为鱼类提供适宜的避暑空间;保持溶氧充足,建议叶轮式增氧和微孔增氧配合使用,高温晴天中午开启增氧机直至下午5时,凌晨至日出前这段时间尤其注意增氧;合理投喂饲料,坚持“四定”投喂原则,第一餐日出1小时后投喂,第四餐日落前1小时投喂。投喂量上采取“八分饱”策略,以鱼类1小时以内吃完为宜;加强水质调节,水体透明度维持30-40厘米,pH数值稳定于6.5-8;做好病害防控,高温天气下,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等病害频发,每15-20天消毒1次。
畜牧业方面:适当调整日粮配方,改变饲喂方式,以增强畜禽食欲,生猪喜欢新鲜多汁的甜食品,建议集中在早晚饲喂;保证科学通风降温,保证畜禽随时饮到清洁凉爽的饮水,可加维生素C、多维电解质、十滴水、藿香正气液等药物,提高防暑降温效果;添加防暑降温药物,制作酵素调节养殖场菌群平衡,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柴胡、葛根、鱼腥草、板蓝根等防暑中草药;降低饲养密度,做好栏舍隔热工作;如果发现畜禽出现中暑情况,要及时进行降温处理,症状严重时应予治疗。(据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