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衰老桃园更新改造技术
专家解读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陈栋:
桃是四川省优势特色水果产业之一,是“川果”的重要名片和金字招牌。我省建园时间达20年以上的老桃园占全省桃产区的60%以上。
低效衰老桃园更新改造技术是2025年度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主要针对我省衰老桃园更新改造中面临的“成本高,见效慢,再植障碍严重”等问题,省农科院园艺所联合成都市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研发了以“郁闭桃园树体改造、低效桃园高接换种、衰老桃园抗砧再植”为核心的低效衰老桃园更新改造技术,实现了老桃园树体复壮、品种更新和快速复产,且丰产、稳产性好,亩可节本增效3000元以上。
该技术适宜在四川省各桃主产区推广应用。
采用抗性砧木技术的桃树树势强盛,已经结出了漂亮的桃子。
一线报道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适逢成都市龙泉驿区桃子大量上市季节,漫山蜜桃飘香,处处可见果农采摘桃子的笑脸。桃子种植大户谢仁斌今年格外高兴,原来,他有一部分低效衰老桃园经过改造之后,首次迎来了投产。
果农:桃子长得漂亮、口感也好
“我在龙泉驿区山泉镇、柏合街道,有200亩桃园,但因种植多年,有一半多的都存在老化、黄化现象,导致产量减少30%。”7月15日,桃子种植大户谢仁斌说,“两三年前,我对近20亩桃园实施了低效衰老桃园更新改造。现在看起来树势很好,满园绿油油的,不见黄叶子。而且,今年迎来了投产,桃子长得漂亮、口感也好,卖到了100元/件(每件10斤左右)。”
谢仁斌告诉记者,他的秘诀是将低效衰老桃园老化、黄化的桃树挖掉,定植了抗性砧木,一年后在抗性砧木上嫁接桃树新品种穗条,“抗性砧木比普通的砧木好得多,根系更多更长,在土壤里扎得更深,有利于桃树生长。”
其实,谢仁斌的低效衰老桃园更新改造都是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和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的技术指导下完成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陈栋介绍,龙泉驿区的桃园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方面,当地桃树经多年种植后会逐渐老化,其根系分泌的桃苷毒素会积累在土壤中。此时若挖掉老树,重新栽种传统毛桃砧木或用其嫁接的桃苗,会出现成活率低、长势缓慢的情况,后期还容易长成“小老树”,影响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龙泉山的土壤多为页岩土(俗称“石骨子土”),这种土壤风化后偏碱性,会导致桃树根系能直接吸收的铁元素不足。以传统毛桃为砧木嫁接的桃树,会因此出现叶子黄化现象,进而造成树势衰弱、产量和品质下降,结果寿命也会缩短。
采用抗性砧木技术的桃树树势强盛,已经结出了漂亮的桃子。
专家:新技术针对两大瓶颈问题
过去,针对这些低效衰老的桃园,改造方式存在明显短板,要么通过工程改土建园,每亩成本高达1万元,不仅改造成本太高,复产周期也很长;要么采用传统校正技术,每年施用螯合铁肥等缓解桃树缺铁性黄化,但每亩每年要额外增加约1000元成本,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团队从2007年起,就专注于桃抗性砧木的筛选,以及组培快繁与应用技术的研究,目的就是解决低效衰老桃园的重茬(即挖掉老桃树后重新种植)障碍。”陈栋介绍。
近年来,该团队在国内率先攻克了桃抗性砧木组培快繁技术,这一技术能够一次性破解低效衰老桃园难以重茬、碱性土桃园叶片黄化这两大瓶颈问题。虽然使用抗性砧木,每亩需要投入约600元,比采用毛桃砧木贵400多元,但桃树挂果后,每亩产量能比过去提升30%。
截至目前,龙泉驿区6万亩桃园中,已有约2000亩采用抗性砧木进行了低效衰老桃园改造,同时还结合了宜机化建园、宽行窄株、聚土起垄、主干形和Y字形树形等技术手段。在龙泉驿区山泉镇大佛社区的一片桃园里,记者看到了两种长势差异明显的桃树。陈栋解释说:“凡是长势良好、树叶翠绿的,都是以抗性砧木嫁接的;而树势不佳、树叶发黄的,则是以毛桃砧木嫁接的,两者的树势差别非常显著。”
“目前,我们这里的种植户大多还在观望,但那些种植优质果、果子卖得好的农户,已经陆续开始运用抗性砧木对低效衰老桃园进行改造了。”谢仁斌表示,“实施改造后,一棵树能多活几年,一棵树上能多结两三个果子,投入的成本很快就能收回来!”
特别提醒
◎嫁接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气温高于36℃或低于12℃、下雨天及雨后等极端天气均不适合进行嫁接工作。
◎桃抗性砧木嫁接长势旺的品种时,生产上需注意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宜选择在桃树冬季休眠期进行修剪,即12月至次年2月。
关键数据
目前,四川桃栽培面积稳定在76万亩左右、产量65万吨以上,早熟桃面积、产量更是位居全国第1位。
该技术此前已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简阳市、东部新区,遂宁市大英县、蓬溪县,南充市高坪区、西充县等地规模化应用,累计改造衰老桃园3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