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乐山讯(通讯员 祝玉平)沐川县武圣乡按照“强龙头、补链条、建集群”发展思路,用150万元政策性资金作支点,成功撬动社会资本1000万元,建成龙井茶加工基地,让传统茶业焕发新活力。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罗山村2组的沐川逸轩茶叶有限公司厂房,轰鸣的机器声“解锁”了大山里的共富密码,就近务工的几十名村民成为车间工人,在制茶师傅的指导下,他们正忙着运送鲜叶、观察火候、分离茶叶。
“我在这儿就近务工,一天有两百多块钱的收入。”罗山村5组村民魏明全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茶叶加工车间主要负责查看、调节茶叶的干湿程度。
茶叶通过杀青、揉捻、辉锅、烘干等程序,一颗颗扁平挺秀、光润匀称的龙井茶通过传送带装入纸箱,奔赴江浙市场。工厂每天可加工鲜叶2万斤,不仅能消化本村鲜叶,还可辐射周边村镇的茶叶加工。
“现在主要生产龙井销往浙江,我们收购鲜叶的价格比以往更高,让老百姓得实惠。 ”沐川逸轩茶叶有限公司业主杨平说。
茶叶加工厂的建立,解决了罗山村茶产业发展难题,罗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仕高给记者算了“三本账”:集体账,财政资金入股年保底分红6万元;民生账,茶厂优先收购罗山村茶农的鲜叶,价格不低于其它厂家,形成“反哺链”;发展账,积累经验,探索更多适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
“去年我们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引进业主,建设占地9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这一项目为集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2025年集体经济增长了6万元,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此外,加工厂的建设还带动了茶叶种植的发展。”罗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仕高介绍。
以茶带农、以茶兴村,通过“国有资本搭台、市场主体唱戏、集体经济分红、茶农保收增收”的联农带农机制,使村域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武圣乡以高质量发展带动村民共富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