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的田野成为农业科技“竞技场”。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川种种业、重庆中一种业等11家单位的72个水稻新品种在此扎根,展开一场关乎未来饭碗的实地较量。这场大规模试点种植,目标明确,旨在为安州区乃至绵阳市筛选出高产优质、安全可靠、契合产业需求的水稻当家品种。
水稻示范基地(王海涛 摄)
本次展示种植规模大、来源广、分类清晰。汇聚的72个新品种,代表了当前水稻育种的前沿方向,主要分为超级稻、低吸附镉水稻、优质米粉专用稻三大主力阵营,分别聚焦突破性高产、食用安全、地方特色米粉加工业需求,为粮食安全和丰产保供提供坚实保障。
“目前,这些新品种正处于授苗阶段,9月中旬将陆续收获。我们正对这些品种的长势、抗性、产量潜力以及最终米质进行全程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和观察记录。” 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负责人唐勇介绍,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筛选的关键,只有真正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品种,才有望脱颖而出。
“这次集中展示意义重大,”一位参与项目的省农科院专家评价道,“它搭建了一个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通过在地化试种,我们能直观比较哪些品种真正适合在本区乃至全市推广。这不仅关乎产量提升,更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专用’稻米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了解,农技人员将持续密切跟踪各品种表现,积累关键数据。后续拟组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及加工企业代表进行现场观摩,综合田间表现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最终遴选出最具推广价值的水稻新秀。这些优中选优的品种,将成为未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动稻米产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力量。
“此次水稻新品种集中展示,是河清镇推动种业振兴、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播下充满希望的种子。”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党委书记王舒娅表示,下一步,河清镇将在要素保障上接续发力,依托稻菜现代农业园区和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等优势资源,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奋力推进种业振兴,在种业强国建设进程中做出河清贡献。(文/图:河清镇 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