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7月3日至4日,稻城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深入稻城县中藏药材主产乡镇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服务。来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作所的专家团队为300余名农户开展培训,助力当地近年日益发展的中藏药材产业,让农牧民通过标准化种植中藏药材,提质增产增效。
据了解,稻城县中藏药材过去以野生为主,随着农牧民年年采挖,存在着濒临灭绝的风险。为此,近 5 年来,稻城县引导农牧民通过驯化野生中藏药材进行人工种植,现已规模种植芍药、雪上一枝蒿、白及、重楼等中藏药材1000亩左右。但是,农牧民采用原生态的种植方式,管理粗放,产量和质量均不够高,他们迫切需要科技、规范的种植技术。
在培训期间,专家团队前往稻城县桑堆、省母、蒙自、木拉、香格里拉等中藏药材主要种植乡镇,针对经济效益较高的当归、大黄等中藏药材进行了高效种植技术的培训,为农牧民讲授如何选择品种和地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标准化采收的方法;同时,为稻城县俄牙同乡的农牧民重点培训了大黄、秦艽、黄芪等中藏药材种苗繁育技术。
“我们希望通过培训,提高农牧民的中藏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提高单产和质量。”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成都试验站成员、省道地药材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曾华兰介绍,“这次,我们还针对稻城县没有中藏药材种苗繁育技术和基地的短板,首次对农牧民开展了中藏药材育苗技术的培训,并争取下一步实现本地化育苗,减少从外地购买中藏药材种苗的成本、提高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