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叶启云)盛夏时节,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利农村大湾山林竹产业路建设现场,轰鸣的机器声打破山野的静谧。一条宽3.5米的黄褐色毛坯路,在机械的挖掘、开凿与工人的填垒、夯实等工序下,逐渐向林区深处延伸。沿线劳作的村民望着这条承载希望的致富路不断往山里推进,纷纷欢呼雀跃,幸福洋溢在他们流满汗水的脸上。
“这个产业路建设项目总长2.5公里,总投资约140万元。项目于今年7月1日开工建设,预计10月底前全面建成投用。”7月7日,望着日益变化的产业路建设场景,利农村党支部书记周强难掩欣喜地说道。
利农村属典型的山区,平均海拔900米,居住着1170余名村民。林竹产业是该村主导产业之一,现有人工柳杉林1.3万亩、茨竹林500亩、其他林木2000亩。由于林区交通建设滞后,现有道路无法满足村民生产需要,出现“豆腐盘成肉价钱”的困境。村民守着“金山”却难以实现增收,盼路心情急迫。但修路投入高达约140万元,大家一时难以筹措。
今年初,区政协在走访中了解到村民的诉求后,立即深入林区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协商会,对口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倡议镇内企业捐资修路,广大村民也主动表示愿意投工投劳。
牛石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迅速落实专人,争取了10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并对林区产业路建设进行施工设计,协调解决道路建设涉及的林地及竹木问题,确保道路工程于7月初顺利开工建设。
“林竹产业路建成后,不仅可全面改善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能实现林竹产业及时变现,每年至少为村民带来100万元的经济效益。”周强表示,村“两委”将依托建成的产业路,引进并发展冷竹、核桃、猕猴桃等特色林果产业,促进广大村民持续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