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洪瑜) 6月29日,成都市大邑县的水产养殖户曾俊眉头紧锁,紧盯着因连续降雨导致水体发黄的鱼塘,“应对高温降雨天气,必须谨慎,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否则可能大量死鱼。”入夏以来,四川高温与强降雨天气接连登场,部分养殖区域水温和水质条件经历“过山车”,池塘溶氧量大幅波动。面对极端天气,水产养殖户应如何应对?
从刚过去的高温,到接连降雨,气候变化直接威胁养殖水产品的生存环境。6月29日11时,四川水利厅已启动四级防汛应急响应,并将洪水灾害防御四级响应升级为洪水灾害防御三级响应。
“我们已经养成了随时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尤其是夏天,这时温度升高,降雨频繁,鱼塘情况极不稳定。”曾俊养鱼经验丰富,但应对极端天气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平时投喂完就忙别的事,如今需要全天守在鱼塘,避免翻塘情况发生。”在此之前,他已经准备好增氧机、发电机等硬件设施预防灾害。
省水产局相关负责人提示,应对极端天气,水产养殖户应优先确保人身安全,高度防范雷击、电线落水漏电、高空坠物等次生灾害,切实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汛期来临,水产养殖户应提前疏通排洪沟渠,加高加固田坎和池埂;在硬件方面需提前准备好发电机,做好电路等设施设备的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另外还应准备拦鱼栅、放逃网等防汛设备;针对暴雨频发的情况,水产养殖户宜遵循“落袋为安”的原则,加强水产品销售,按照“捕大留小”的原则减少池塘密度,降低鱼类缺氧、发病风险,同时减少损失。
与此同时,针对大量雨水降落的情况,养殖户需要及时调水,做好水体消杀工作,并在饲料中增添复合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增强鱼体免疫力,提高鱼类抗应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