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黄琳玲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文/图
6月20日清晨,眉山天府新区龙马镇长河村宋志勇的黄桃基地里,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采收景象。村民们头戴草帽,在缀满金黄果实的枝条间采摘着成熟的鲜桃;蜿蜒的山路上,满载黄桃的三轮车来回奔忙,将丰收的喜悦运送下山;基地厂房前,工人们正细致地进行分拣、套网、打包,动作娴熟,一箱箱封装好的“黄金果”整齐码放,静待发往各地市场。这幅生机勃勃的劳作图景,正是长河村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公司+村民”抱团发展模式结出的甜蜜硕果,生动诠释着特色农业转型带来的乡村活力。
村民在采摘桃子
“今天就有10多家果商同时上门采购桃子,采摘的村民根本忙不过来!”宋志勇热情地招呼着来自各地的果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们种植的这个黄桃品质特别好,市场行情看涨,每斤批发价都稳定在8元左右,还供不应求。”
这片挂满“金果”的丰饶之地,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山。从荒山到“金山”的蝶变,始于2021年。
那一年,刚上任的村党总支书记宋春喜,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决定借鉴外地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成功经验,长河村“两委”班子最终达成共识:引进专业农业公司,以党支部引领,以村集体入股的方式,发展技术门槛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精品黄桃种植产业。
如今,长河村的黄桃产业已初具规模。“我们村集体带头示范,种植了260亩黄桃,同时培育了种植大户发展了240亩。”宋春喜介绍,“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发动村民,利用自家的边角地、房前屋后种植黄桃,带动了10余户农户参与其中。”标准化种植管理确保了果品品质,目前每亩黄桃产量稳定在3000至4000斤左右。随着树龄增长进入丰产期,预计未来全村黄桃总产量将突破百万斤大关,产值相当可观。
黄桃产业已成为长河村增收的重要渠道。除了土地流转收入,桃子产业基地还为12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村民唐礼权今年69岁,他一边麻利地将黄桃套上保护网,一边高兴地说:“我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不方便。现在在家门口的果园里干活,每个月稳稳当当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还能照顾家里,这真是再好不过了!”
如今,满载着清晨露珠和村民汗水的黄桃,经过精心分拣包装,源源不断地发往上海、广州等市场,将长河村的甜蜜滋味传递四方。一枚枚金黄饱满的黄桃,不仅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果”,更是长河村解锁乡村振兴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