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6月22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返乡农民工曾玉能的鹌鹑蛋加工车间。此前他养殖的鹌鹑产下蛋后就直接捡来装箱卖鲜蛋,现在他却改卖熟蛋,让消费者买回家后直接加工烹饪就上餐桌。这两年曾玉能靠加工鹌鹑蛋,不仅扩大了销路销量,而且每天要多赚400元钱。
走进加工车间,蒸汽锅炉、鹌鹑蛋剥壳机、杀菌锅等设备正在高速工作。笔者看到,鹌鹑蛋在流水线上缓缓前行,被轻轻倒入清澈的水池中,经过细致的浸泡与清洗后,进入蒸煮环节。随后,它们被剥壳、消毒,经人工分拣后再浸泡清洗,统一装入专用的塑料篮子送入冷藏室,再由冷链车源源不断送到周边城市的农贸市场或城市商超,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今年55岁的曾玉能在外打工多年。7年前,曾玉能回乡,联合一伙伴投入15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鹌鹑养殖场,并成立泸州鑫辰农业有限公司,首批购回6万多只鹌鹑苗开始饲养,开启鹌鹑养殖的创富路。
曾玉能告诉笔者,养殖鹌鹑只要做到细致管理,适时消毒、防疫,一般幼苗到产蛋只需40—50天的时间,且1只鹌鹑在10个月的高峰产蛋期里,可产蛋240—300个。由于管理有方,2018年10月,在历经40余天的精心饲养后,曾玉能的6万多只鹌鹑就开始产蛋。刚开始时,由于泸州养殖鹌鹑的人少,他的鹌鹑蛋一上市即被泸州周边城市的批发商全部订购,每天1500多斤鹌鹑蛋根本不够卖。
虽然鹌鹑蛋营养丰富受市民喜爱,但要经历清洗、蒸煮、剥壳环节,尤其是剥壳特别费时。进入2021年以后,曾玉能养殖场每天产出的鹌鹑蛋销量都在减少。“为啥不引进加工设备由鲜蛋改卖熟蛋呢?这样就为消费者节约了剥壳时间,而且市场销价还更高。”曾玉能说。
于是,曾玉能投入10余万元购回整套鹌鹑蛋剥壳机加工设备,开始了由卖鲜蛋到卖剥壳熟蛋的转变。让曾玉能没想到的是,同样是卖鹌鹑蛋,但经过煮熟剥壳消毒后,销量增加,市场也拓展到了重庆和成都。平均一天下来要卖2000斤,而且价格还比鲜蛋每斤要高出1元钱。
自2023年以来,鹌鹑蛋市场竞争增大了,但曾玉能的鹌鹑蛋靠着加工后方便消费者,平均每天都要卖出2000来斤,除去工人工资和水电及加工过程中的破损,每斤至少要比卖鲜蛋多赚2角钱,一天下来就是400元,一年下来就要比卖鲜蛋多赚近15万元,足够支付3个工人工资,让小小鹌鹑蛋硬是变成了“金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