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刘豪 李晓艳
“我一天能摘100斤左右,收入100多元钱。这几年效益好,今年准备自己再种四五亩,多挣点钱。”6月20日,笔者在宣汉县黄金镇黄金村看到,1200余亩山银花竞相绽放。村民李纯翠是山银花基地的老员工,她欣喜地说:“山银花产业不仅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更点燃了我们自主种植的热情。”
山银花基地
时值丰收季,黄金镇这小小的花朵,成为当地村民捧在手中的“金疙瘩”,铺就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笔者在现场看到,在黄金村种植基地,村民们头戴草帽、手提竹篮,正娴熟地采摘着山银花。
近年来,宣汉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发展山银花等特色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引导农户投身种植、采摘、加工全链条,有效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黄金村探索出“村集体带头种、专合社示范种、农户自发种”的联动发展模式。村党支部副书记田华珍介绍:“今年全村500亩山银花鲜花产量突破50吨,综合产值达300余万元,带动了30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目前,全镇山银花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综合产值突破700万元。
与此同时,上峡镇赫天池村300余亩山银花也迎来集中采摘期。种植基地里,十余名村民穿梭花丛中,手指翻飞,山银花被迅速摘下,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山银花丰收
宣汉县金竹安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德林满怀信心地说:“今年预计鲜花总产量60万斤,可制作干花12万斤,干花总产值可达360万元。”
山银花作为市场需求稳定的中药材,适应性强、效益可观。当地采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烘干加工设备;农户以土地入股、务工等形式参与,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社还建有加工房,日烘鲜花能力超3000斤,年带动200余人次就近务工。
村民徐定翠算了一笔账:“流转3亩土地,年流转费600元;加上基地务工,尤其是采摘季一天能挣100多元,一年总收入约1万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从黄金镇到上峡镇,宣汉县的山银花产业正绽放夺目光彩。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与增收,更通过“村集体+专合社/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盘活资源、凝聚合力。这朵承载致富希望的山银花,必将持续为宣汉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绘就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