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苏国均)苍溪县云峰镇立足自身实际,以特色产业培育为核心,在稳固传统雪梨、猕猴桃产业的基础上,深度挖掘 “小水果” 特色产业潜力。通过激活闲置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深化区域协作三大举措,推动特色小水果产业实现质效双升,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已带动全镇农户户均增收超 2000 元,特色产业综合产值突破 300 万元,一幅由小水果铺就的富民画卷正在云峰镇徐徐展开。
边角拓金,唤醒闲置土地 “沉睡资源”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根基,然而,田边地坎、公路护坡等闲置土地却常常被忽视。云峰镇深入挖掘这些闲置土地的潜力,创新开发樱桃、桑葚 “微型果园”,并推行 “党支部 + 企业” 合作模式,让原本沉睡的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在五里社区,引进的 “玛瑙红” 樱桃果实饱满、色泽鲜艳,果肉细腻多汁,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牛奶樱桃” 则以其独特的奶香和清甜口感备受消费者喜爱。凭借这些高附加值品种,社区打造了 100 亩 “十里樱桃长廊”。在打造过程中,面临着土地整理、品种培育等诸多困难,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协调企业与农户,共同解决技术难题,最终让 “十里樱桃长廊” 成为了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紫云社区发展桑葚特色种植,桑树的根系发达,能够有效保持水土,起到了良好的生态防护作用。同时,桑葚的种植让亩均产值相较传统作物提升了 100%,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延链强基,构建特色林果 “产业矩阵”
云峰镇立足山地资源优势,以青脆李规模化种植为核心,构建起 “技术培训 + 规模种植 + 精深加工” 的全产业链条。金石村 180 亩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模式,实现青脆李年产量 120 吨,年产值超 100 万元,亩均收益达 0.5 万元。在技术培训方面,邀请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地开展培训,内容涵盖青脆李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方面,培训方式包括理论讲解和实地操作相结合,让农户能够真正掌握种植技术。科技赋能方面,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如滴灌技术、智能监测系统等,使试验田增产 20%,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此外,基地还在探索青脆李的精深加工,开发了青脆李干、青脆李酱等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协作赋能,打造农旅融合 “紫色引擎”
借力东西部区域协作项目,云峰镇建成了云台村 75 亩 “蓝美庄园” 特色产业园,创新采用 “企业运营 + 集体参与 + 农户受益” 的发展模式。企业负责产业园的运营和管理,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持;集体参与产业园的建设和监督,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集体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一村一主播” 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主播,他们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将云峰镇的小水果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大力推广采摘体验、农家乐、研学游等配套产业。每逢水果成熟季节,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生意火爆,研学游活动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云峰镇的特色产业。预计后年进入盛果期时,将帮助云台村村集体经济创收 20 万元,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活力。
云峰镇通过发展小水果产业,不仅让闲置土地得到了有效利用,延伸了产业链条,还实现了农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云峰镇将继续深耕小水果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品质和效益,让小水果真正成为富民强镇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