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杨婕 蒋继承 刘珺瑶
近日,凉山州越西县普雄镇德吉村早熟桃产业园里,青翠的桃枝上已挂满果实。德阳市旌阳区蜀锦汇家庭农场负责人、旌阳区政协委员李本国受区政协委托,前往越西县田间地头,指导当地技术人员疏果、修剪枝条,手把手传授水肥调控“秘方”。这场跨越一千余里的“技术奔赴”,为德吉村集体经济铺就了一条“甜密”的产业振兴之路。
“留果不是越多越好,要像‘选美’一样优中选优!”李本国拿起剪刀,一边示范疏果技巧,一边向农户解释,“每枝保留3-4个健壮果,桃子才能个头大、糖分足。”针对当地传统种植中常见的枝条郁闭问题,他提出“开天窗、疏内堂”的修剪法,并幽默地比喻道:“桃树也要‘呼吸’,剪掉‘懒汉枝’,才能结出‘争气果’!”
除了现场实操,李本国还带来了一套“水肥管理公式”:“萌芽期氮为主,膨果期钾当家,采收后磷补‘元气’……”早熟桃园技术人员赖星贵连连点头:“原来施肥不是‘一把撒’,李老师的‘营养套餐’让我们开了眼界!”
李本国还教技术人员辨识常见虫害虫卵和病斑,并将带来的促进桃树生长的肥料和药剂捐赠给德吉村,和技术员互加联系方式,承诺“随时视频问诊”,让该村对科学管理桃园、确保增产丰收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