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6月4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联合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在江油市举行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现场观摩暨培训会,并对“示范的特色马铃薯新品种及绿色全程机械化栽培集成技术”进行了现场验收。
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6月,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四川薯类创新团队、四川省“十四五”育种攻关、川渝合作项目“多用途系列彩色马铃薯品种选育”4个项目团队联合在江油市武都镇阳亭坝村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及绿色全程机械化栽培集成技术示范,示范马铃薯新品种 96个、面积10亩,示范新技术面积200亩。
阳亭坝村马铃薯收获现场
“共展示马铃薯新品种 96个,一半以上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提供或选育的,包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提供的‘希森1号’‘缙云薯5号’‘缙云薯7号’等10个彩色马铃薯品种,其余是从国内征集展示的品种。”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陈涛介绍。
验收专家组选择3个点位现场测产,平均产量为 5163.9 公斤/亩,较江油全市传统种植平均水平增产63.93%。示范种植的彩色马铃薯“希森1号”“缙云薯5号”等6个特色品种平均产量均达到2000公斤/亩以上,示范效果良好。
示范的“绿色全程机械化栽培”,集成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地膜覆盖、双行高厢垄作等技术,同时,针对成都平原马铃薯生产过程中霜冻、春旱、人工短缺、成本攀升等不利因素,集成选用了特色优质品种、脱毒种薯、药剂拌种、适时间苗、水肥一体化、地膜覆盖等技术,配套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专家组认为,马铃薯绿色全程机械化栽培集成技术,符合绿色生产理念,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可进一步加强示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