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广元讯(通讯员 康拯凡)为深入贯彻上级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部署,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东青镇自2025年4月以来在全镇集中组织开展了“清隐患·纾民困·促振兴”大排查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此项行动以切实解决民生诉求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核心目标,着力构建“早发现、快响应、优服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全镇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一、明确目标访,摒弃漫无目的“空头炮”。坚持“靶向问需、清单管理”,避免走访流于形式。以“纾民困·解民忧”为出发点,着力解决村级稳定、发展、民生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精准锁定走访对象。明确列出必须走访的“重点对象”清单,如:所有脱贫户、监测户、低保特困对象、重点企业/项目、信访户、社区矫正对象、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家庭、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区域等,实行档案式动态管理,做到“一户一页、一村一册”。二是细化问题清单。围绕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保发展等12项民生领域,制定《大走访问题排查指引》,明确4大类28项具体指标,通过“入户三十问”精准掌握群众诉求,建立民情档案8800余份。三是分级分类推进。实行“红黄绿”三色台账管理,红色问题(即办类)24小时内回应,黄色问题(协调类)3日内制定方案,绿色问题(长效类)纳入年度民生工程,形成“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销号”闭环链条。
二、注重实效访,力戒华而不实"花架子"。坚持“边访边改、以访促治”,杜绝“拍照打卡”式走访。紧紧抓好“六个结合”,确保大调研、大走访活动效果。一是结合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涉及四个村的第二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白桥水库引水渠系配套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河西片区饮水管网工程建设项目,围绕本届政府气化东青的总体目标,新启动5个村380户的天燃气入户工程项目建设,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困难。二是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在稳固粮油、生猪、水产养殖等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扶持雪梨、中药材、小龙虾等新型特色产业发展。邀请农村专家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场次,互裕村新发展种植毛慈菇300亩。三是结合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合理诉求。通过入户走访、领导接访、召开群众及村民小组户长会议、网络媒体等多渠道,排查收集群众各类矛盾纠纷及诉求。目前,全镇开展领导集中接访8场次,共收集各类矛盾纠纷及诉求48件次,及时化解47起。四是结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抓班子、抓队伍、抓保障,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投入资金50万元建设五兴、苍红两村多功能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村级换届摸排培养优秀村级后备干部15名,培养农村土专家田秀才30名,回引外出务工优秀创业人才8名。五是结合纾民困帮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35户,为困难党员及群众送去慰问金3.5万元、大米近600斤,食用油200桶。互裕村针对脱贫户及困难户实施产业基金帮扶,与泸州市乌蒙山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定单养殖乌骨鸡4000只,全部落实定单销售,实现脱贫群众增收18万元,村民王文实禄养殖乌骨鸡1000只实现收入近10万元。针对排查的5个片区饮水困难现象,成立“应急送水先锋队”,累计送水15车次、送水量50吨,稳定解决因极端干旱天气造成的130户530饮水问题。
三、严明纪律访,严防虎头蛇尾"半截功"。坚持“制度管人、考核促干”,杜绝“一阵风”式走访。一是扎紧纪律"铁篱笆"。制定完善了《东青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处罚制度》《东青为民办实事十条规定》等一系列纪律制度,新购置面部指纹识别签到机,实行上下班签到及夜间值班签到制度,有效改善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切实提高了机关干部的工作效能。二是拧紧责任“压力阀”。严格实行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组干部或驻村工作队员的“1+1+N”模式开展大排查走访,每周五下午定期召开包村包片人员走访入户汇报会、矛盾纠纷分析化解联席会、乡村发展专题研讨答辩会及民生民指工作调度会。按照“谁包村谁负责、谁包片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每周调度走访进度,结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与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直接挂钩,严格落实责任。三是激活群众“监督网”。设立“民生监督热线”和微信监督平台,公开公示问题办理进展,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村民代表组成评议团,对走访成效进行打分,倒逼干部真走访、真服务。
截至目前,全镇共计走访8600余户。收到涉及民生、安全、稳定、发展等四大类合理化诉求诉求342个,吸纳村民建议165条,排查各类矛盾隐患54起,现已全部得到化解,对历史遗留的2起涉法涉诉案件已做好稳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