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泸县嘉明镇护松村迎来小龙虾丰收的喜悦。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走进稻虾养殖基地,泸县嘉明镇聂氏稻虾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乡贤聂禄勇已带着村民在田间忙碌。只见他熟练地收拢虾笼,倾泻而出的虾群在阳光照耀下泛着红光。分拣、装箱、装车……一筐筐小龙虾被迅速运往各大收购点进入市场,成为初夏餐桌上的“爆款”,为农户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小龙虾住在‘星级酒店’,吃着天然自助餐。”聂禄勇轻抖虾笼笑道。他所称的“星级酒店”,正是稻虾共生田。在这里,通过生态循环,“稻虾共养”模式实现效益倍增:小龙虾在稻田内以微生物和杂草为食,其排泄物转化为天然肥料,不仅减少了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同时提升了土壤肥力;而水稻则为小龙虾提供了遮阴避害的理想栖息地,从而形成了“虾肥稻香”的绿色闭环。这种模式使稻田亩产值由单一水稻种植成功转型为“应季稻+再生稻+两季虾”的多重效益体系,构建了以稻养虾、以虾促稻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据了解,乡贤聂禄勇自2022年返乡创业起便致力于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其家庭农场目前已拓展至200亩养殖面积,年产量达到3万余斤。稻虾共养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还为村民开辟了多元增收的新途径。凭借先进理念与丰富实践经验,乡贤聂禄勇率先示范,带动周边农户由传统单一种植向多样化种养转型,实实在在推动了嘉明镇整体产业升级和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泸县嘉明镇党委书记彭琳表示:“稻虾共养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激发了土地潜力,也重塑了乡村产业生态。”通过乡贤带头的“头雁效应,全镇形成了“培育一个能人、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当前,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带着先进技术、充足资金与创新理念返乡创业,助力传统农业加速向生态化、集约化转型。这种“人才回归+产业振兴”的双向驱动,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未来,泸县嘉明镇将继续深化“稻虾共养”模式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引导并扶持更多乡贤返乡参与产业发展。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与人才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供图/供稿:泸县嘉明镇 罗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