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冉金鹭)2025年,广元市朝天区以“稳面积、提单产、强科技、增效益”为主线,锚定43.7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2.46万吨总产量的目标,通过政策引领、科技赋能、物资保障、惠农激励多措并举,全面掀起粮食生产热潮,为顺利实现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羊木镇万亩油菜田。
政策引领高位布局绘就“作战图”
“进一步提升粮油产量和品质,推动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集中连片粮油千亩高产片。”立足朝天区典型山地地貌特征,该区构建起“科研院校 + 基地+ 农户”的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先后制定了以曾家山为主的玉米“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千亩示范片建设规划;以二专线沿线乡镇为主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千亩示范片建设规划,做到连片成带任务镇村统一品种、统一集成技术模式、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物资供应。
配备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用于千亩高产、百亩超高产、规模经营主体高产提升创建,示范推广粮油新品种、化肥农药减量控害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培训等工作,着力提升粮油单产。
机械收割小麦
科技赋能田间课堂破解“山地密码”
“旋耕机比微耕机深翻深度要深些,微耕机一般20公分,旋耕机可以达到35公分。”在中子镇现代农业园区,该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万云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们讲解农机操作要领。
针对山区农业“碎片化、机械化程度低”的痛点,2025年,该区与科研院校深入开展院地合作,组建1个玉米科研攻关团队,创新推出“科技赶场”“田间问诊”等服务模式,累计开展技术培训5场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等资料2万余份。
科技创新正在改写传统农耕方式。在朝天镇龙门村千亩小麦示范片,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小麦收割;在中子镇高车村,乘坐式插秧机在田间忙碌作业;羊木镇万亩油菜田内,农用无人机日均作业300亩,效率是人工的20倍。
据统计,目前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4.8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19%。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预计亩均节本增效50元。
水稻机械化生产现场。(资料图)
物资保障绿色储备筑牢“耕基防线”
5月24日,走进中子镇的农资经销门店,只见各类农资产品摆放整齐,前来选购的农户络绎不绝。商家正耐心为农户讲解产品,帮助其挑选所需农资。
“积极开展农资储备,加强农资门店的执法监管工作,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朝天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淡储旺供”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储备农药16 吨、化肥3640吨、农膜145吨,优质种子170.3吨。开展以“农资打假保春耕、放心农资进乡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15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00余人次。同时,完成 2024年朝天区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推广实施全生物降解地膜1万余亩。
惠农激励真金白银激活“种粮动力”
“种100亩地,能领取补贴2万元。”日前,在惠农政策宣传会上,李家镇种粮大户王德坤仔细记录着补贴标准。
充分发挥惠农补贴政策的作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朝天区专题研究部署,印发实施方案,全力做好2025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核实工作,预计全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578.79万余元。
政策红利催生种粮新气象。中子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管理;临溪乡望坪村英明农机合作社,为小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曾家镇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职业经理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社会化服务”运行模式,就近就便联合片区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03家,结合土地流转备案和乡镇统计,规模化经营面积5万亩,农户种粮积极性显著提升。
如今,在朝天这片沃土上,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力量交织,政府担当与农民创造共振,共同谱写着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的壮美乐章。当秋收的号角响起时,秦巴山地间的金色浪潮,必将为“天府粮仓”增添更加厚重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