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洪雅县:科技绘就田间诗 融合铺就增收路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6-06

彭永生)五月的洪雅大地,被一层鲜嫩的绿意笼罩。青衣江蜿蜒而过,润泽着两岸的万亩良田。5月13日,当第一缕晨光掠过田埂,“天府粮仓”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的高标准农田里,已传来农机的轰鸣。一台台高速插秧机披着金色的晨曦,在水田里划出整齐的墨绿线条,将一茬茬秧苗插进镜面般的水田,宛如在大地上书写着鲜活的田园诗篇。
  这是洪雅2025年插秧季的日常图景,也是洪雅锚定在青衣江流域建设10万亩粮食产业带目标,以科技赋能春耕、用融合激活产业,全面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的生动缩影。

未命名-1.jpg

洪雅县“天府粮仓”止戈安宁万亩核心示范区

科技赋能田间地头 智慧农业提质增效
  “我们这个中心于2024年12月建成,今年3月机器进场,3月26日中心内的育秧中心就进行了首批 500亩秧苗育秧工作,现在辐射面积已达1万亩。”走进止戈镇农事服务中心,仿佛踏入一座“智慧工厂”。现场负责人黄云介绍,整个育秧过程采取二段式育秧,泡种、浸种、甩干、上盘、播种、覆土、消毒等工序通过自动化设备有序推进。种子经38小时暗室催芽后,会被转运至秧母田培育25天。“整个育秧中心有两条生产线,每小时能完成植盘4000亩农田需用的秧苗,年育秧能力达3万亩。非育秧期还能育苗西兰花、莲花白等蔬菜,设备利用率100%。”
  在距育秧中心3公里外的止戈安宁片区高标准农田里,插秧机正往来穿梭。“我们每天都有10余台插秧机同时作业,一台插秧机每小时能轻松完成5亩地的插秧作业,相较于人工,效率提升了55倍之多。”种粮大户杨富强凌晨5点就来到田埂,盯着眼前6000多亩水田说,“机械化插秧能够保证每一株秧苗的间距、深度都一致,插出的秧苗均匀整齐,秧苗生长更均衡,病虫害的发生率也会更低,综合来看,每亩能节本50元左右。从4月22日开始整地插秧,预计40天完成插秧工作。”
  这位从2020年起就投身农业的“新农人”,对科技赋能深有感触:“县农业农村局、农科院专家每周来指导,育秧中心的秧苗成活率比传统方式高13%,根系长3厘米,抗倒伏能力强。”他随手点开手机里的智慧农业APP,土壤湿度、光照数据实时跳动,“现在种粮不是‘苦力活’,是‘技术活’。”
  今年洪雅县计划播种水稻14.4万亩。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水稻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洪雅紧密围绕水稻的耕、种、管、收,积极推广农业绿色、高产、优质、高效适用先进技术,着力提高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90%。
  洪雅将科技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构建“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生产主体”的协同创新模式。为实现智慧农业管理和监测“一张网”,洪雅县推进数字赋能“天府粮仓”建设,完成数字平台搭建和病虫害观测场建设,建立化肥农药固定监测点70个、减量示范点27个。同时,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建成水稻“三新”中试熟化基地,累计展示评价96个优良品种,筛选出14个高产优质品种,集成4项高质高效田管技术,并发布全市首个水稻种植地方标准《洪雅大米原料稻谷生产技术规程》。
  工厂化育秧、机器插秧、无人机植保、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在科技的赋能下,洪雅的农业生产实现了全方位升级。洪雅县建立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宛如一个“农业大脑”,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农田的土壤墒情、气象条件、病虫害等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预警。农户只需在手机上安装相关APP,就能随时掌握农田的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实现科学种田,让农业生产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

7e042db26f57a85746c4883d529e8dd0_5903346c868fa74775d2154638e3a8cf.jpg

插秧

产业融合绿色发展 守护“天府粮仓”根基
  科技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而产业融合则为洪雅农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洪雅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守护“天府粮仓”的根基。
  洪雅以绿色种养循环为核心,积极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路径。“我们开展高食味水稻品种筛选,集成推广沼液精量施用、化肥农药减量、病虫草害生态防控、秸秆黄贮等有机化技术,为大面积增产增粮提供了解决方案。”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洪雅建成沼液管网700公里,打造10万亩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年收集利用沼液沼渣60万吨,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5%以上,每亩节本增收约300元。“我们县连续四年在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会上作经验交流,推广‘种养循环+化肥农药减量’典型经验,入围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为全面激活产业动能,洪雅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完善服务体系,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近年来,洪雅通过大户引领与联合体建设,引育38个种粮大户,组建洪雅大米产业化联合体和协会,构建“1+12+81”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青衣江粮食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止戈农事服务中心也基本建成,两大服务中心配套育秧、烘干、仓储、初加工、机械化等服务功能,为全县农业生产开展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 —2024年,洪雅30亩以上的粮食规模面积从3766.5亩增加到1.76万亩,全县粮食播面21.9万亩,实现粮食扩面增产。
  洪雅以“一粒米”为纽带,推动“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融合。加快建设3万吨粮食低温仓储中心,投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高质量建设粮油千亩高产示范片4个,持续推进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开展大米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粮食生产量质并重。在延链融合方面,培育发布“洪雅大米”公用品牌,亮相四川省农业博览会。引进云三斗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成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成品库及种业实验室、科研楼,推动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价值跃升。推进农旅融合与场景创新,统筹山水林田路与人居环境治理,打造6处农耕节点和田园景观,举办油菜花季体验活动,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农户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转型。
  下一步,洪雅将力争2025年实现粮食综合产能提升10%、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超8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让“洪雅大米”成为全省知名品牌,让田间“科技诗”转化为农民“增收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洪雅力量。
  未来,洪雅将继续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链”的实践中,书写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洪雅县委宣传部供图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