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四川省劳模陈正:九载深耕大巴山 穷村蝶变谱新篇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时间:2025-05-28

康勇 记者 李全民“由于连续好久没有下雨,老乡们饮水存在困难,这几天我们村支两委正在到处找水源,解决村上人畜与庄稼用水问题。”5月25日,广元市旺苍县大两镇万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正这几天都是驱车几公里给村上群众一道寻找水源,解决用水之急。

今年5月7日,全省发布第九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决定,其中,陈正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的称号。在这里,省劳模陈正用九年时间,将一个 “班子散、路不通、产业荒” 的深山穷村,蜕变为 “党建强、乡村美、百姓富” 的振兴样本。他以 “群众过上好日子” 为奋斗目标,通过党建引领、交通突围、产业富民三大抓手,书写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担当答卷。

未命名-1.jpg

陈正(右)为群众送水解困,解决用水需求

党建破局:激活深山 “红细胞”

2016年,37岁的陈正临危受命担任万山村党支部书记时,面对的是一个 “班子弱、人心散、年龄老化” 的“烂摊子” —— 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60岁,高中以上学历仅1人。

这位大学学历的年轻书记深知 “支部强则村子强”。他创新实施 “归巢创业” 人才回引计划,先后召回3名返乡创业青年充实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从60岁骤降至28岁,专科以上学历从零增至4人,实现学历、年龄 “一升一降” 的结构性优化。针对60%党员外出务工的现状,他在山西运城建立3个流动党小组,通过微信群搭建 “云端党支部”,让流动党员 “离乡不离党”。建党百年之际,在外党员主动捐资25万元支持家乡建设,疫情期间更捐赠3.6万只口罩等物资,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2021年,万山村党支部获评 “广元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全市党建标杆。

未命名-1.jpg

向老党员学习经验

修路突围:打通发展 “任督二脉”

“出门溜沙坡,石头滚下河。” 交通闭塞曾是万山村发展的最大瓶颈。2017年,陈正抓住脱贫攻坚机遇,带领村民打响 “交通突围战”。历时两年,新建村社道路20公里、硬化1公里,60米车行桥横跨河道,实现 “户户通水泥路”。修路过程中,他全家齐上阵,白天田间地头拉家常,晚上打着手电筒入户做工作,最终用真诚打动村民,化解土地纠纷,激发群众自发参与修路的热情。

交通改善带来连锁效应:过去到乡卫生院需半天,如今骑摩托20分钟即达;山货运输成本下降70%,商贩直接开车到地头收购,村民收入翻了数倍。在此基础上,陈正同步推进生态宜居建设,新建10个垃圾处理池、2个文化广场,铺设21公里管道,18名保洁员常态化维护环境,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未命名-1.jpg

到中蜂养殖基地查看“育王”技术

产业富民:“土疙瘩” 变身 “金疙瘩”

万山村坐拥绿水青山,却长期守着 “金山银山” 过穷日子。陈正自掏腰包带领村民赴多地考察,确立 “传统农业+” 发展模式,将中蜂养殖、核桃种植、道地药材等 “土产业” 升级为增收 “金疙瘩”。目前,全村建成藤椒、中药材等特色园区1100亩,培育种养殖大户70余户,发展家庭农场9个,配套冻库和核桃加工厂,构建起 “生产 - 加工 - 销售” 全产业链。

村民陈其学返乡种植白芍、杜仲,仅白芍年收入就达6000元;陈加庭养殖中蜂60余箱,年收入3万元,带动6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产业发展吸引4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村集体经济从 “空壳” 跃升至年收益约20万元。

站在千亩产业基地远眺,陈正的目光穿越层层山峦。九年光阴,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凝聚民心,让万山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300元跃升至2020年的28600元。

“乡村振兴是场接力赛,我的责任就是跑好这一棒。” 这位大巴山深处的 “领头雁”,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与担当。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