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市州频道: 成都 绵阳 眉山 泸州 南充 广元 雅安 达州 广安 宜宾 遂宁 乐山 内江 自贡 巴中 资阳 德阳 攀枝花 甘孜 阿坝 凉山
泸州纳溪:荒地治理 闲置地蝶变“金土地”
来源:四川在线 时间:2025-05-28

四川农村日报讯 赵宇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5月27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的白芷种植示范点,一株株白芷长势葱郁,生机勃勃。白芷示范园业主、合面镇郑河村党支部副书记任文友正一边仔细察看白芷生长状况,一边向笔者介绍:“按目前的长势,亩产量可达4000多斤,按订单价1元1斤计算可实现产值4000余元,除去1200元/亩生产成本,每亩可实现增收近3000元。”
  然而,这片面积近5亩、郁郁葱葱的白芷种植示范园,在一年前却还是杂草丛生的弃土场。
  任文友告诉笔者,这里原本是3年前合面镇绕场路建设时的弃土场。由于紧邻合面场镇,严重影响了镇容镇貌且没有一分产出。2024年,在合面镇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已经从事多年白芷种植的任文友将弃土场流转过来发展白芷种植。通过1个多月对弃土场的平整改造、完善道路、喷灌等设施,并于10月种下白芷。如今,历经几个月的精心管护,白芷长势喜人,让原先乱石遍地、杂草丛生的弃土场变成了如今的“金土地”。
  据了解,该示范点只是合面镇因地制宜治理撂荒地、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也为广大群众成功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近年来,随着外出人员或进城农民的增多,留守家中的老人大多因体力原因无力耕种,合面镇部分乡村出现了部分耕地、山地撂荒现象。这些撂荒地尤其是弃土场石块多、土壤贫瘠,复耕难度大。如何解决盘活弃土场等撂荒地利用问题成为了推进耕地恢复、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大难题。
  因此,通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合面镇采取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带头耕种一批、引进业主流转一批、集体经济组织兜底一批的“三个一批”方式,将整治后的撂荒地、闲置地有效利用了起来发展中药材和特色果蔬。目前,合面镇整治了500多亩荒地,用于种植红薯、玉米、大豆、油菜和中药材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带动群众参与低产闲置地复耕复种近 200 亩,全镇每年新增水稻、玉米等粮食产量30余万斤。
  引进业主发展产业,推行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探索“粮药”和“果蔬”复合种植模式,例如在间套种油菜,油菜收割后再种植玉米、大豆,在果园套种马铃薯、时令蔬菜等,不仅解决了种植中药材和果园用地难题,同时也保障了粮油作物的产出,实现一地多收。
  对于已经治理但一时不能流转的荒坡地,由村集体公司兜底发展。马桥村这几年利用 20 亩开垦的荒坡荒山引进业主建成生猪养殖场,并发展特色柑橘种植,走上了“猪粪+果园”“果园+蔬菜”“蔬菜+养殖”的生态循环增收路,年产值突破 100 万元,为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收入。
  通过“三个一批”的有效实施,合面镇不仅解决了改造后弃土场、撂荒地、荒山地问题,还增加了群众收入,成功将“闲置地”变成了“金土地”,一幅“荒地生金”的产业振兴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展开评论(0) 分享链接:
推荐资讯
X
您确定要退出登录?

独家运营:四川成农网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蜀ICP备18034246号-1

copyright 2017,sc3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